小时在晋南农村,过年时看到很多人家的春联横批都是“小康之家”。“小康”这个词,让我感到那样遥远,像梦一样可望不可即。
四十年后,2020年秋天,我正在四川省广电系统挂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到凉山彝族自治州拍摄脱贫攻坚主题电视剧《金色索玛花》。在大凉山,贫穷落后的原貌已杳然无踪,剧组不得不参照旧照片重新搭景,这里建一个颓败的院落,那里搭一个破烂的土掌房。州里同志讲,要看凉山彝族群众脱贫前的生活环境,现在只有一个去处了,那就是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彝族人民为了感党恩,把习近平总书记看望过的贫困户吉好也求和节列俄阿木两家的老土掌房作为纪念保存了下来。
去往三河村,要翻过一座海拔3000多米的高山。这里已是深山,路面一直硬化到三河村老村口,保留的老房子还在山坡上。踩着破碎的石板往上爬,抬头看到几根木柱支撑着一面风化开裂的夯土院墙,这就是老土掌房的院门了。院门低矮,褐色泥墙四处开裂。年轻的驻村第一书记建议我们去节列俄阿木家,说老阿妈有时会从新村回来看看。我们又沿着山路走了一段,远远看到有两三个穿彝族传统服饰的老阿妈坐在土坡上。推开土掌房的屋门,里面是典型的彝族民居结构,没有隔墙,只有几根柱子支撑着屋顶,光线昏暗。那一年,就是在这间房子里,习近平总书记同村民代表、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围坐在火塘边,一起分析当地贫困发生的原因,谋划精准脱贫之策。
三河新村则是另一番面貌。一座座连排小院,屋里现代电器家具一应俱全,院墙外夹竹桃繁盛,早就超越了一般民居的功能,成为乡村旅游景点。我们那天到来时,年轻人都去大棚里劳动了,老人和小孩正在午休,整个村庄恬静闲适,一派小康社会的美好景象。回想刚刚看到的老村情景,真是一步跨千年!
是啊,每个时代都有她标志性的成就,新时代以来人民的最大获得感之一就是小康社会的实现。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诗经》就有“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的诗句,反映了先民对理想社会状态的追求。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这是彪炳中华民族发展史册的历史性胜利,也是中国对全球减贫事业的重大贡献。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阶段,我被派驻山西隰县驻县帮扶,得以亲身体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背后的深刻变革,同时深刻理解了党和国家《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的伟大意义。从实现全面小康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这一历史过程中,有多少可歌可泣的人物,有多少感人至深的故事,有多少牺牲和奉献,有多少泪水和欢笑!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中的时代精神、典型形象会得到越来越多的呈现,会出现真正能够全方位、全景式表现这个伟大时代的大作品。党的二十大报告就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了新的部署。新时代的山乡巨变,呼唤着新时代的创业史。为中华大地上的乡村振兴进行曲而振奋、感动时,我写下诗句与师友共勉:“国之大者在振兴,深扎民间多采风。山乡巨变创业史,诸君学作新柳青。”
(作者:李骏虎,系民盟中央委员、山西省作家协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