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下午,党的二十大新闻中心举行第三场集体采访。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白玉刚,河南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周霁,湖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许正中,湖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浩东,广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张虎,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孙大光,海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沈丹阳参加本次集体采访,介绍各自代表团学习讨论党的二十大报告情况,并对公众关切给予回应。
关键词:海南自由贸易港
聚焦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记者: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以来,推出一系列营商环境改革领跑工程。能否介绍一下具体有哪些举措?另外,当前自由贸易港建设的进展怎样?
沈丹阳:当前,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第一,自贸港政策体系初步建立;第二,外向型经济迅猛发展,多项指标走在了全国前列;第三,市场主体活力显著增强;第四,自由贸易港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形成。海南的经济增长和自贸港有如此变化和发展,很重要的原因是营商环境的变化:政府的办事效率明显提高,要素供给明显加快,法治保障能力更强。
目前,我们正在抓紧研究如何加快推进自贸港建设的政策措施。一方面,争取在2025年年底前适时启动海南全岛封关运作;另一方面,继续聚焦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获得新成效。
关键词:科技自立自强
坚持创新的核心地位
记者:请问,在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方面,河南和广东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有什么安排?
周霁:去年以来,河南把“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作为“首位战略”,创新发展已经成为河南现代化建设的最强音、主旋律。我介绍一下我们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一是重建重振省科学院,聚焦新型研发机构定位,设立了基础学部、产业学部、未来学部。二是实施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打出了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的“组合拳”。三是引育并举,会聚一流创新人才,加大力度建设人才公寓,为各类人才提供一流的工作、生活环境。今日之河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求人才。我们将加快国家创新高地和重要人才中心建设,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河南力量。
张虎:广东始终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全力推动创新工作,主要在四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加快构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二是着力布局建设战略科技力量。三是着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四是着力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下一步,我们将坚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
关键词:创新发展
奋力“走在前、开新局”
记者: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在山东考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山东是如何做的?
白玉刚:山东北靠京津冀、南依长三角、内联黄河流域9省区、紧密联结大湾区、服务全国各地,区位重要、使命重大。山东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奋力“走在前、开新局”。
第一,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走在前。“扬优势”,着力发挥自身九个方面的比较优势,通过苦练内功、强化优势来服务和融入。“强融入”,更大力度融入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黄河流域、长江经济带、东北振兴等国家战略。“双发力”,通过供需两端同向发力、拉通联动全国产业链来服务和融入。
第二,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上走在前。深入实施“十大创新”计划,通过十个方面具体创新带动全方位创新,形成集成创新优势;用制度机制创新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形成创新高地;把政策优势全面转化成创新发展优势;集聚各方面科研力量,着力自主创新。
第三,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制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规划;强化系统治理,把节水放在首位;推动沿黄区域的高质量发展;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成果,体现在人民群众得实惠上。
关键词:产业发展
增强优势产业发展后劲
记者:产业是发展的根基。湖北要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必须以产业为支撑,请问湖北有哪些优势产业,将如何进一步发展壮大?
许正中:湖北有五大优势产业。一是光电子信息产业,我们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光纤光缆生产基地、国内最大的光器件生产基地和光通信技术的研发基地。二是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湖北的汽车工业基础非常雄厚。三是生命健康产业,湖北医疗资源、医疗设施、医疗技术都有显著优势。四是高端装备制造业,数控设备、重型机床、激光加工设备都在国内具有比较优势。五是北斗产业,许多北斗核心产业、关联产业都位于湖北。
我们将在以下方面继续发力:推进政产学研贯通协同,组建专家咨询委员会,发挥好湖北科教人才优势;搭建企业服务平台,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培育更多的市场主体;组建企业协作联盟,推动企业优势互补、上下游协作、大中小企业配套;抓好项目牵引,引进一些头部企业,储备一些单项冠军企业,增强优势产业的发展后劲。
关键词:精准扶贫
乡村振兴 走在前列
记者:作为“精准扶贫”首倡地,湖南是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过程中,湖南有哪些经验?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有哪些考虑?
杨浩东:湖南扛牢首倡地的政治责任,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十八洞村成为中国精准扶贫的样板。我们由此探索出一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四跟四走”的产业扶贫模式,即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市场走;“1143”就业扶贫模式,即构建一个组织领导推进机制,搭建一个信息平台,抓实精准识别、对接、稳岗、服务这四个环节,压实任务、责任、服务三个环节;“两免一基”小额扶贫贷款的新路子,即为农户量身打造“免抵押、免担保、基准利率”小额扶贫贷款;“五建五销”的消费扶贫方式,即建立公共服务平台线上销、建立消费扶贫联盟带动销、建立示范中心集中销、建立专业载体平台销、建立媒体矩阵引导销。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继续扛起精准扶贫“首倡地”的政治责任,努力在乡村振兴中走到前列。
关键词:对外开放
把区位优势转化成发展优势
记者:广西如何利用自身与东盟独特合作优势,寻找新的发展路径?
孙大光:广西开放优势独特,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十年来,广西持续推动中国-东盟开放合作走深走实。目前,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已经成功举办了19届。我们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将开辟珠江-西江第二个入海航道,对推动广西及西南地区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我们将把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作为战略牵引性工程抓紧抓好,积极促进新通道沿线交通、商贸、物流、产业深度融合、协同发力,加快打通开放发展的“任督二脉”,把区位优势转化成发展优势,通过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生态文明
探寻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长江共抓大保护、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等工作深入人心,成果显著。作为黄河出海口的山东省,长江径流里程最长的湖北省,以及“生态立省”的海南省,在探路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实现了哪些创新发展?
白玉刚:山东在黄河流域的使命责任,一是保黄河安澜,二是保黄河水量,三是保黄河水干净,四是保沿黄人民群众日子好、地方发展好,五是保黄河文化传承弘扬好。我们用系统观念进行流域系统治理,三年来,全省投入1300多亿元进行堤坝建设、河道治理、防洪减灾,确保黄河的安全和安澜。用新发展理念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这几年,山东大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关停“散乱污”企业,风电、太阳能快速发展,生物质能、水电作为补充,能源结构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突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60万黄河滩区居民搬迁实现了“安居梦”,沿黄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省。推进文化“两创”,讲好黄河故事。大力推进和沿黄各省区合作,在产业、创新、科技、港口、文化等方面形成很好的合作态势。
许正中:湖北主要做了几方面工作:一是强化源头治理。我们在长江沿岸整治了12000多个排污口,并且持续跟踪。现在长江干流湖北段的水质保持在Ⅱ类,丹江口水库水质始终保持在Ⅱ类以上。二是压实工作责任。湖北率先实行了五级河湖长制、林长制,定期巡湖,还用上了无人机监控、红外遥感。我们推进岸线整治,修复山林湿地,整治修复废弃矿山,建成国家湿地公园66个。三是协同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各项工作,推动全社会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绿色环保意识提升。现在,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结算系统落户武汉,已投入运营。
沈丹阳:海南在生态文明创新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持续滚动推出了六项标志性工程。一是建设国家公园,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去年正式挂牌,是全国5个首批国家公园之一。二是建设清洁能源岛,现在,我们的清洁能源装机比重已经占到70%以上,清洁能源汽车保有量占比全国第一。三是建设零碳示范区,海南博鳌东屿岛零碳示范区建设进展顺利。四是全省禁塑。五是全省推广装配式建筑,已经连续4年承建面积翻番。六是实施“六水共治”工程,这项工作进展顺利,前景可期。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
全域参与建设国际一流湾区
记者:广东是如何协同港澳,高水平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
张虎:广东坚持“中央要求、湾区所向、港澳所需、广东所能”,携手港澳推动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建设。一是举全省之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形成以珠三角为主阵地、全省全域参与大湾区建设的工作格局。二是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方针,与港澳有事好商量、有事多商量,积极探索“一事三地、一策三地、一规三地”。
大湾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科技创新迈出新步伐,软硬联通取得新进展,重大合作平台建设取得新成效。接下来,我们将携手港澳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努力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为世界级的湾区、发展最好的湾区。
关键词:奋力开创新局面
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广西代表团讨论时提出,奋力开创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新局面。请问广西将如何贯彻落实总书记的重要指示?
孙大光:十年来,广西各项事业最鲜明的主题主线,就是把党中央和总书记的关心激励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我们举全区之力决战脱贫攻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同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可以说,过去十年八桂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
我们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重点做好几方面工作。一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推动产业振兴、乡村振兴、科教振兴,着力补齐民生领域和社会事业短板,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更大作为。二是全方位扩大开放合作,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积极服务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取得更大突破。三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加快建设美丽广西、生态文明强区和文化旅游强区,筑牢祖国南方重要生态屏障,在推动绿色发展上实现更大进展。四是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巩固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大好局面,在维护国家安全上作出更大贡献。五是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上取得更大成效。
关键词:装备制造业
集群成链 科技赋能 厚植沃土
记者:湖南的制造业是如何开创新局面、实现跨越式发展的?
杨浩东:湖南坚定不移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发展。湖南的装备制造业发展,可以用三组词来概括。
一是集群成链。我们着力培育壮大湖南钢铁、三一重工、中联重科、中车株机等世界级领军企业,打造机械制造、轨道交通装备、中小航空发动机等三大世界级产业。二是科技赋能。我们坚持以科技创新来推进智能制造,创建长株潭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七大计划”,攻克了国内技术空白200多项。三是厚植沃土。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建立了省领导联系产业集群和产业链的链长制,打造“一件事一次办”升级版,实施“万名干部联万企行动”,让企业家唱主角、受尊崇、获表彰、得支持,企业的发展劲头和信心越来越足。
我们将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推动湖南制造业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贡献湖南力量。
关键词:粮食安全
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
记者:河南是农业大省,请问河南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周霁:河南已连续5年粮食总产量突破1300亿斤,用全国1/16的耕地,生产了全国1/10的粮食、1/4以上的小麦。我们不仅解决了1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每年还向全国输出原粮和制成品600亿斤以上。今年,我们夏粮喜获丰收,产量再创历史新高,现在秋收进入尾声,丰收已成定局。
我们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让耕地数量不减、质量提升。河南已建成高标准农田7580万亩,更多的“望天田”变成旱涝保收的“高产田”。我们正加快推进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建设。现在,河南省种业发展非常快,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在97%以上。我们要把种子这个农业的“芯片”,牢牢攥在自己手里。
我们深耕市场和加工两大领域,以“农头工尾”“粮头食尾”为抓手,让“小农户”牵手“大市场”,提高种粮比较优势。现在河南主粮产业化率在65%以上,粮油加工转化率超过80%,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万亿级产业。市场上1/2的火腿肠、1/3的方便面、1/4的馒头、3/5的汤圆、7/10的水饺都是河南生产的。
我们激发抓粮和种粮两个积极性,完善省级粮食补贴政策,大力推广优良品种,积极发展社会化服务组织,全省三大主粮完全成本保险政策实现全覆盖,让种粮农民吃上“定心丸”。
(本报北京10月19日电 记者陈鹏、张进进、杨雪丹、晋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