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10月16日 星期日

    担当重任 再铸国之重器

    ——访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书记熊四皓代表

    作者:本报记者 张士英 《光明日报》( 2022年10月16日 08版)

      【书记校长谈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科技创新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书记熊四皓代表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深入研判国内外发展形势,针对我国科技事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挑战,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全面谋划科技创新工作,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一批航天重大工程成就举世瞩目,航天科技等战略高技术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我国加快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

      哈工大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嘱托,特别是在习近平总书记致学校建校100周年贺信精神引领下,学校全面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充分发挥一流大学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作用。学校首获国家最高科技奖,牵头获国家科技奖43项,9项成果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入选数量居全国高校第二、独立完成成果数量居全国高校第一。哈工大在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新征程中不断贡献哈工大方案。

      熊四皓代表介绍,这10年,学校充分发挥“立足航天、服务国防、长于工程”特色优势,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集智攻关,一大批关键核心技术成功应用于载人航天、“嫦娥”奔月、“天问”探火、“天眼”巡空、“蛟龙”潜海等国家重大工程,创造了一批国际国内“首次”“第一”:多项技术成果支持嫦娥五号完成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火星车移动系统、转移坡道机构为祝融号实现火星表面巡视探测“搭桥开路”,多项成果助力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宫二号空间机械手成功完成国际首次人机协同在轨维修试验,小机械臂顺利完成单臂支持航天员出舱作业任务;学校成功将19颗卫星送入太空,研制的“龙江二号”卫星成为全球首个独立完成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的微卫星;建设的中国航天领域首个、东北地区首个国家大科学工程“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已进入试运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是国之重器、国之利器,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必须依靠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熊四皓代表说,哈工大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为引领,全面梳理总结党领导哈工大服务航天国防、打造国之重器的历史逻辑和攻关经验。回顾历史,哈工大人紧跟中央、超前谋划,有着“手中有一颗纽扣,就想着为国家做一件大衣”的魄力;哈工大人揭榜挂帅、组团作战,有着“一个大师引领形成一支队伍、一个兵团”的合力;哈工大人风雨不动、盯住不放,有着数十年为国家啃下“硬骨头”的定力;我们主动担当、亮剑拼抢,有着咬紧牙关拿下国家重大项目的战斗力;我们选苗压担、奖掖后学,有着搭起人梯、大力提拔使用青年教师的持久力……而这些背后,是让人肃然起敬的英雄群像,是支撑我们继往开来的宝贵财富。

      继往开来,大有可为。熊四皓代表说,哈工大将从百年奋斗史中汲取更多智慧和力量,在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的引领下,全面实施为航天强国事业出创新人才、出关键核心技术、出重大原创成果等的行动方案,全面推进有组织科研,超前布局35个重大战略性储备项目,矢志在担起航天第一校“尖兵”重任中,闯出新路、为国再铸剑。

      (本报记者 张士英)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