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10月14日 星期五

    广袤乡野蕴希望

    作者:本报记者 王建宏 张文攀 《光明日报》( 2022年10月14日 11版)

      10月9日,宁夏海原县关庄乡高台村的种植试验田里,随着马铃薯收获机在田间缓慢行驶,一颗颗圆滚饱满的“金蛋蛋”从地里冒了出来。当天,一项马铃薯原原种繁育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在这里测产,65岁的海原县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秘书长、高级农艺师蒋儒龄随手拾起一颗,用手搓掉表皮的黄土:“你看,品质好得很!今年虽然旱了,但亩产还能达到两千斤,难得啊!”

      在海原,马铃薯、小杂粮、香水梨等是乡村振兴的特色主导产业,种得好坏、产量高低事关老百姓的收入。干了40多年的农技推广,蒋儒龄深知农民对技术的需求有多迫切,自打2018年退休后,他往田间果园跑得更频繁了。

      这不,因疫情影响有半个多月没下田,一来就有农民找上他,问栽培防病、聊种子收成。用海原县史店乡米湾村村民马进财的话来说:“蒋老师讲的,咱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他一来,大伙儿心里就有底了。”

      农民朋友一声“蒋老师”,蒋儒龄恨不得倾囊相授。只要有科普志愿服务或农技推广活动,他一定到场。“瞧见没,这电脑里100多份多媒体课件,都是我一字一字敲出来的。每年100多场次的农业技术培训,只要农民开口问,我都知无不言。”蒋儒龄说,上个月在固原市原州区头营镇二营村举办的农技培训课上,3个小时里,农民互动热情非常高,问题五花八门,有玉米病害防治和梨树嫁接的,有马铃薯栽培、小杂粮倒茬的,还有养牛养羊的,他都一一耐心解答。科普互动让蒋儒龄跟农民打成了一片,现场示范更让他成了农民最信赖的“土专家”。

      这些年,蒋儒龄退而不休,发挥余热,用科技让农民的钱袋鼓起来。眼下,秋收逐渐收尾,新一轮农技培训提上日程。这两天,蒋儒龄正准备有机肥代替化肥、科学培肥地力的技术培训。“党的二十大召开在即,乡村振兴是农民最关心的,我们盼着农业越来越强,乡村越来越美,农民生活更红火!”

      (本报记者 王建宏 张文攀)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