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0月11日电(记者靳昊)截至2022年7月,全国人民陪审员共计33.2万余人,比2013年扩大将近3倍,在人员数量上实现跨越式发展。
最高人民法院11日举行发布会,通报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成效,发布《人民陪审员制度的中国实践》。通报显示,人民陪审员的来源更加广泛、结构更加合理、代表性进一步增强,司法民主的覆盖面大大拓宽。其中,男性占53.9%,女性占46.1%;高中及以上学历占88.3%;企事业单位人员占41.7%,基层干部、社区工作者占36.4%,农民及无固定职业人员占21.9%。
人民陪审员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司法领域的重要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群众当家作主、依法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重要形式。2018年4月人民陪审员法正式颁布以来,截至2022年9月底,全国人民陪审员共参审刑事案件215万余件、民事案件879万余件、行政案件78万余件,其中由人民陪审员参与组成七人合议庭审结涉及群众利益、公共利益等人民群众广泛关注的、社会影响重大的案件2.3万余件。
当前,随机抽选成为人民陪审员的主要来源,以随机抽选为主体、个人申请与组织推荐为有益补充的人民陪审员选任工作新机制全面铺开,全国约24.8万余名人民陪审员通过随机抽选产生。人民陪审员选任理念由原先的“方便”“好用”逐步向“广泛”“随机”转变,一大批通民意、知民情、接地气的群众进入人民陪审员队伍。
会上同时发布了人民陪审员参审十大典型案例,涉及侵害烈士名誉公益诉讼、发明专利权无效宣告行政纠纷、校园欺凌、涉农买卖合同纠纷等多个领域。据了解,这是人民陪审员法正式颁布以来,最高法首次集中发布人民陪审员参审典型案例,凸显了人民陪审员参与司法、见证司法、监督司法的重要作用,具有较强的代表性、示范性和典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