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是文艺繁荣发展的广阔舞台,新时代新征程是当代中国文艺的历史方位。在新时代,伴随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人民物质生活丰裕、精神生活需求旺盛的现实境遇,文学发展日益呈现多姿多彩、蓬勃向上的新气象,越来越成为时代的表征,文学与人的精神关联越来越密切,越来越在高扬文艺的人民性中以文立心、以文铸魂,把文艺创造镌刻在民族复兴的丰碑上。
刻画一系列有时代风范和生命境界的英雄形象
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学在砥砺奋进中日益摒弃某种程度的浮躁和关注杯水风波的“小我”,拥有了“眼纳千江水、胸起百万兵”的时代豪情,自觉把艺术创作和人生追求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紧密相连,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的恢宏气象,在与时代同频共振中昂首阔步走在高扬人民性的文艺道路上。
热情讴歌时代、拥抱时代,新时代文学创作自觉向着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敞开、向着14亿人民磅礴奋斗的伟大实践敞开,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萃取题材、提炼主题,饱含创造中华民族新史诗的雄心壮志。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重要环节,是中国历史乃至世界文明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重大事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所取得的彪炳千秋的伟业之一。新时代的文学创作以如椽之笔描绘了这一时代壮举,展现了亿万人民改天换地的磅礴实践,在对时代精神的文学书写中涌现一大批聚焦时代主题的优秀作品。如陈毅达的《海边春秋》、赵德发的《经山海》、李迪的《十八洞村的十八个故事》、老藤的《战国红》、欧阳黔森的《江山如此多娇》、纪红建的《乡村国是》、章泥的《迎风山上的告别》等。这些作品,在字里行间以文学性的审美凝练表达宏大主题,在细节的描摹中抽象出哲思内核,丰富了生活体验与艺术表达。这些作品还依托脱贫攻坚实践,刻画了一系列有时代风范和生命境界的英雄形象,以文学的方式回应了时代主题,激发了读者的民族自豪感和礼敬英雄的时代精神,焕发出昂扬奋进的精神力量。
如《迎风山上的告别》着力以文学的力量激发脱贫意志,在有限的时空内塑造了多位有个性的人物,写出了人性的善良和温暖,更衬出了生活真实。《经山海》朴素地描绘了日常扶贫工作的艰辛、组织动员的不易、人性之间的碰撞,直面现实问题,在反思中领悟和书写扶贫的初心。季栋梁在创作《西海固笔记》时双脚“踩进生活的泥土里”,先后40次深入西海固进行采访调研,积累了大量一手资料。老藤的《战国红》巧妙运用玛瑙精品“战国红”的审美意象,作为高尚情操和扶贫丹心的表征,也是贫困村“小康梦”的象征,烘托出脱贫攻坚既要去除物质贫穷之根,更要激励人性尊严的精神成长,从而把对时代的思考引向历史深处,实现了文艺对时代风气的引领。
新时代的文学创作表明,作家要以创作优秀作品为安身立命之本,优秀文学作品除了是好的作品、美的艺术之外,还拥有一种直抵人心的精神力量,培根铸魂,为筑牢中华民族强起来的精神根基贡献力量。
塑造有情有义、坚韧担当、善良正直的中国人形象群体
文学的成长离不开人民的滋养。作家只有高扬文学的人民性,在创作中自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把心、情、思沉到人民之中,才能赢得人民的喝彩和认同。包括文学在内的当下中国的一切社会实践活动都是为了人民,为了每一个具体的中国人,即以人民的目的为目的,以人民的追求为追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文学工作者自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文学创作时越来越注重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是否满意视为检验艺术的最高标准,推出了一系列既满足多样化文化需求又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文学作品。
《战国红》的创作耗尽了老藤多年的生活积累,包括其挂职锻炼的人生收获。李迪创作的《十八洞村的十八个故事》是他在生活现场浸泡、汲取人民伟大创造力的产物。陈彦的长篇小说《装台》《主角》聚焦普通劳动者,在写活小人物的生活本真中蕴藏着大情怀,书写了他们饱满而丰富的精神世界。
正是作家把人民高高举起才赢得了大众口碑,是人民给了作家荣誉。梁晓声的长篇小说《人世间》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描写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写出了平民子弟的人生艰辛和精神成长史,以真实和厚重赢得了赞誉。茅盾文学奖的授奖辞写道:“在《人世间》中,梁晓声讲述了一代人在伟大历史进程中的奋斗、成长和相濡以沫的温情,塑造了有情有义、坚韧担当、善良正直的中国人形象群体,具有时代的、生活的和心灵的史诗品质。他坚持和光大现实主义传统,重申理想主义价值,气象正大而情感深沉,显示了审美与历史的统一、艺术性与人民性的统一。”《人世间》艺术而雄辩地展现了平民百姓向往美好生活的人生努力和社会发展的历史进步,抒写了人世间朴素的情感追求,以及在人生跌宕起伏中的价值守护,由其改编的电视剧成为文化领域的“爆款”产品,引发全民的情感激荡与共鸣。
这表明,作家只有同人民一道感受时代的脉搏和个人出彩的机会,其创作就有了灵魂重量和精神品格,具有了深刻隽永的审美格调,充盈着一种情透纸背的精神力量。
在党的百年奋斗史中,文学从未缺席民族复兴的重要历史时刻,作家在时代变革中从来没有失语。文学不仅是时代的忠实记录者,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更善于发时代之先声,为时代进步鼓与呼,为人类文明贡献思想观念和精神力量。迈入新时代,文学创作坚定地走在通向艺术高峰的通途中,无论是讲述英模故事的《大河初心》《一个女孩朝前走》,反映科技创新的《中国北斗》《中国天眼》,还是书写伟大抗疫精神的《致敬英雄》《大战“疫”》,展现2022年北京冬奥会筹备盛况的《中国冬奥》……作家们从生活的静水深流中洞察时代的波澜壮阔,从现实的纷繁复杂中辨析历史大趋势。他们创作的优秀作品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凸显了新时代的卓越成就,让那些有尊严地捍卫着内心信念、执着追求美好生活的人们成为文学的主角,以史诗性的深广目光注视着经历巨变的中国人的生活与心灵。
(作者:范玉刚,系山东大学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