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观察】
10月6日,首届欧洲政治共同体峰会在捷克首都布拉格举行,欧洲44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以及欧盟机构领导人会聚于此,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通过视频与会。峰会主要讨论俄乌冲突背景下的欧洲安全稳定、能源危机、环境和气候、难民等一系列严峻问题,主要目的是协调立场,增进相互了解和团结,一致抗俄。
然而,几十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的“合家欢”场面固然盛大,其相互间诸多分歧与矛盾却让人并不看好这个政治共同体。
1989年柏林墙倒塌后,时任法国总统密特朗曾提出成立“欧洲联邦”的倡议。今年5月,欧盟德洛尔研究所主席、意大利前总理莱塔提议成立一个由欧盟成员国和入盟候选国组成的“欧洲联邦”,为欧盟再套上一环,形成双层保护的欧洲地缘政治格局,以应对俄乌冲突带来的国际格局之变。
随后,法国总统马克龙提出成立“欧洲政治共同体”倡议,并得到德国总理朔尔茨、比利时首相德克罗等的大力支持。马克龙认为,成立欧洲政治共同体可以最大限度地扩大欧洲的影响力,扭转欧洲在处理重大国际问题上的被动局面。欧洲政治共同体必须是一个以地缘政治关系、意识形态、民主及社会价值观为基础组建的集团,成员分享同样的政治权力、法治国家理念和民主权利,允许非欧盟成员在共同体内逐渐融入欧盟内部市场。每次欧盟峰会后即召开“联邦”峰会,这样可以让欧盟候选国“在入盟前有机会参与欧盟的政策制定和联合行动”。
分析人士认为,成立欧洲政治共同体,与近年来欧盟及欧盟主要成员法德建设“更加强大,政治、外交、军事、经济独立的欧洲”的想法是一致的。经历了特朗普政府和拜登政府“折腾”的欧洲人,对美国的霸权主义行径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不愿在国际事务中充当美国的附庸,而俄乌冲突成为加速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催化剂。
乌克兰为得到西方的援助,表达了加入欧盟的强烈意愿。但按照《欧盟宪章》的规定,乌入盟的各项审议至少需要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欧盟担心,若乌不能迅速入盟,将对欧盟其他候选国带来消极影响,使它们与欧盟离心。阿尔巴尼亚、北马其顿等候选国早已对欧盟冗长、复杂的审议程序怨声载道。搞欧洲政治共同体,可以维护这些国家对欧洲的向心力。
对于首届欧洲政治共同体峰会,某些“欧洲中心论”者欣喜之余放言:“峰会体现了欧洲联合抗俄的政治意愿,堪称一次小型联大会议。”但是,正如有评论指出,峰会没有发表联合声明,甚至没有新闻公报,只是将峰会固定下来,每6个月举办一次。摩尔多瓦将承办下届峰会,随后是西班牙和英国。因此,这与其说是一次欧洲首脑峰会,不如说是欧洲为了联合抗俄而上演的一次“自说自话的政治秀”。
首先,欧洲不仅有欧盟、欧元区、欧洲关税联盟、欧洲经济空间、欧洲理事会以及现在的欧洲政治共同体,还有二十国集团成员、七国集团成员,一些欧洲国家“身兼数职”。这些组织举办的各种会议议程像西西弗斯推石头那样重复出现,浪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有舆论批评道,欧盟27个成员在许多重大问题上都难以做到协商一致,更何况协调由44个国家和国际机构组成的欧洲政治共同体?
其次,鉴于欧洲各国民族、宗教、传统乃至国家关切不尽相同,首届峰会不得不放弃了所谓“三观一致”原则,将“民主价值国家共同体”改为“面向所有欧洲国家的非正式开放平台”,以便笼络土耳其、塞尔维亚等拒绝制裁俄罗斯的欧洲国家。一些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虽然出席了峰会,但彼此面和心不和。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的武装冲突远未结束,瑞典和芬兰还在等待土耳其为其亮起加入北约的绿灯,希腊与土耳其及塞浦路斯龃龉不断。这些矛盾不解决,欧洲政治共同体就很难保证“政治统一”。
最后,有分析指出,成立政治共同体是欧盟为了与脱欧的英国再续前缘而夹带的私货,主要目的是将英国拉回欧洲。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的关系愈加密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首届欧洲政治共同体峰会主要讨论的是俄乌冲突给欧洲带来的危机,却将当事方俄罗斯拒之门外,这对消除欧洲面临的挑战与危机并无益处。
在当前西方媒体充斥着对俄罗斯负面报道的环境下,欧洲人为了保持“政治正确”,舆论近乎一边倒。庆幸的是,欧洲还有敢言者。德国前总理默克尔不久前发表讲话提醒说,西方国家应严肃对待普京的讲话。这不是软弱或绥靖的表现,而是一种政治智慧的表现,有助于欧洲保留或发掘新的回旋余地。
俄罗斯是欧洲搬不走的邻居,欧洲的和平、安全与发展都绕不开俄罗斯。欧洲不与俄罗斯面对面展开对话,而是将后者拒于政治共同体的高墙之外,这种做法的结果只会是事与愿违。
(本报布鲁塞尔10月8日电 本报驻布鲁塞尔记者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