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10月07日 星期五

    【中国好手艺58】麻质画

    讲述人: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麻质画代表性传承人 李健鹰

    作者:本报通讯员 王笙 本报记者 赵嘉伟 《光明日报》( 2022年10月07日 01版)

      【中国好手艺58】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以麻织成夏布印花。至清代时,发展出以麻布为载体、以纯天然黄麻纤维设色的麻质画。因为防腐防虫防霉变、不易龟裂、可揉折、不褪色,麻质画被誉为“千年不烂软黄金”。

      一幅麻质画,需经选麻、染色、晾干、筛选、构图、上胶、上色、勾勒等步骤。选择有硬度、韧度的原麻,染成不同颜色,用剪刀铰碎,细至粉末状,用作颜料。从前都是手工剪制,将一根根长达2米的麻铰碎,双手都会磨出水泡。如今,有了切麻机,麻粉末制作更轻松,也更细腻,大大提高了麻质画的质感。

      作画过程,一是“刷”,用毛笔蘸上胶水,在麻布画板上,勾勒出想要的图案;二是“撒”,各色麻粉末于手指捻搓间,跃然画板之上,一幅层次感丰富的麻质画就成了。“撒”颜料,看似简单,却十分考验画师功夫。画面的最终效果,全凭手指间的捻搓来把握。颜料撒下时,颜色层层叠加,底层的基色会被下一层的粉末完全遮盖。撒完后,吹走多余的粉末,完整的画面才能呈现出来。

      我曾是黄麻纺织厂制作麻质画的技术骨干。1997年工厂倒闭,我对麻质画的热爱却延续下来。您看到的这幅作品《花开盛世》,是我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而绘制,今年作为湖南馆特色展品展出。左右两边盛开的牡丹花紧紧相连,象征两地共同繁荣昌盛。

      (本报通讯员王笙 本报记者赵嘉伟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