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者说】
用鼠标轻轻点击校园数据门户,就可以清晰地通过各类可视化图表,实现学校人事、教务、科研、财务和招生就业等方面具体数据的查询、分析、汇集、整合和共享;用一个账号一次登录校园信息门户,就可以畅享数字校园服务,使用校内33个分散独立的应用系统、7个与个人相关应用系统以及获取14类校内服务信息;通过智慧教学应用系统,就可以随时随地实现课堂一键建群、视频直播录制,并将校园资源门户的公开课、影视剧、软件工具、电子书籍、素材模版等各类30000余项资源进行下载存储、课堂展示和师生共享。
这是我在中央民族大学新校区教室中的一次普通教学操作过程。
十年来,我见证了学校从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7号到丰台区魏各庄路27号的变迁,见证了学校在办学规模、校园建设方面的历史性跃升,清晰地感受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带来的教育结构体系优化、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和教育教学水平提升的巨大变化。
作为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的民族高校,我们学校肩负着服务国家战略发展和服务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双重使命,这就要求全校师生扎根中国大地,为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奉献力量。十年来,我和我的同事们走遍全国,立足课堂、扎根田野,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十年来,一批批我教过的学生朝气蓬勃地走进校园,又充满信心地走出校门,他们受益于“大思政课”平台建设、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学科专业与课程结构优化调整以及人才培养范式改革,成长为“听党话、跟党走”、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我愿意做一个为教育事业添砖加瓦的人。
(本报记者李玉兰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