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9月24日 星期六

    丰收时刻

    ——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启幕

    作者:本报记者 周洪双 本报通讯员 陈晨 《光明日报》( 2022年09月24日 03版)

      群众联欢、主题展览、科技展示、产销对接、农事体验、农民运动会……9月23日,随着一系列农味浓郁、趣味十足的活动陆续展开,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活动在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区的中国天府农业博览园拉开帷幕。

      在丰收节主会场的一系列活动中,天府粮仓丰收画卷徐徐展开,蜀乡增收致富美景生动呈现。四川农业农村发展成就斐然,天府粮仓不仅实现川人端牢自己的饭碗,更为国人端牢中国饭碗贡献了巨大力量。

      在天府农博园大田展区3000亩稻田里,20组稻田画强烈震撼视觉,“庆丰收 迎盛会”“中国农民丰收节”等图样应接不暇。稻田画颜色不同,实为水稻品种多样。大田展区广泛采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寄寓“五谷丰登”美好愿景,体现四川农业创收的大好光景。

      在四川的广袤土地上,像天府农博园大田展区这样的高标准农田有近5000万亩,年复一年装满天府粮仓。去年,四川粮食产量达716亿斤,10年增加62亿斤,新增产量可供1700万人吃一年。今年,小春粮油再获丰收,油菜籽总产量连续10多年稳居全国前列。

      目前,四川建成各类农业园区1178个,创建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6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83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96个。持续夯实生猪养殖第一大省地位,2021年生猪出栏6314.8万头、同比增长12.5%;今年上半年,生猪出栏同比增长7.2%。

      在位于新津区兴义镇波尔村的中国农科院立体农场里,工作人员启动开关,种植机器人便按照设定的操作参数,将插满生菜苗的定植板准确放进了栽培架。

      “我们利用智慧农业物联网系统,对植物生长的‘温、光、湿、水、气、肥’进行选择性控制,运用AI智能机器人种植管控,实现了农作物立体栽培。”农场农业指导朱同生说,不少这样的新技术正在四川大地广泛应用。

      放眼全省,农业新技术、新装备大显身手的场景比比皆是:平移式喷灌机,能够精确控制喷灌时间和灌溉量,满足作物生长;作物长势观测站,可以远程分析作物长势、病虫害等;太阳能风吸式杀虫灯,通过亮起吸引害虫的光谱灯,将害虫吸引过来灭杀,减少杀虫剂的使用……

      近年来,四川积极推动5G、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基础设施在农业农村领域的应用示范,打造好数字化转型“底座”,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推动农业数字化、智能化、专业化发展。

      四川大力建设数字“三农”综合信息平台、农业农村基础数据资源平台、农业农村云平台,加快农业农村数据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开放共享。同时,推动数字技术与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快融合;发挥“互联网+”在推进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运、销售各环节高效协同和产业化运营中的作用,保障优质农产品产销顺畅和卖出好价格。

      “我们还在建立健全农村各类资产资源的数字化管理,逐步推动惠民服务网络化,‘互联网+’向农村延伸,让农民可以更便捷地享受到各类数字化服务。”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说。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四川大力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川粮油、川猪、川茶、川菜、川酒、川竹、川果、川药、川牛羊、川鱼十大优势特色产业和现代农业种业、现代农业装备、现代农业冷链物流三大先导性支撑产业迅速崛起。

      (本报记者 周洪双 本报通讯员 陈晨)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