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9月23日 星期五

    江苏大学:

    创建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作者:本报记者 苏雁 本报通讯员 吴奕 高雅晶 《光明日报》( 2022年09月23日 08版)

      “学院设置的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智能制造等课程真是帮了我大忙!”刚刚过去的暑假,专业成绩第一的汪舒又没闲着,忙竞赛、备保研。

      汪舒是江苏大学农业电气化专业的大四学生。在校期间,他最大的感受就是“协同”——“学科专业协同让我们打破了知识的边界,校企协同让专业学习接地气,创新创业协同让我们具备勇气,国际化协同则让我们有底气。”

      在江苏大学,越来越多的涉农学子拥有了在“新农科”“新工科”建设大背景下对未来的良好适应力。十年来,江苏大学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以国家社会需求为导向,调整教育教学体系,创建起“以工强农、以融兴农”的工科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消除专业“孤岛现象”

      作为企业导师,上海凯泉泵业有限公司工程师尤保健以一款实际生产的潜水排污泵为蓝本,要求江苏大学的毕业生在毕业设计中对产品进行优化。

      流体卓越1801班学生唐玉婷接题后,优化的模型泵扬程提高1.01米,水力效率提高1.8%。命题外,唐玉婷利用专业特长增加两相流数值计算。“目前,样机正在工厂进行试验。”唐玉婷非常兴奋,“企业导师出的题是要求我们综合运用知识来解决工程问题,这样的题目充满挑战。”

      工科涉农人才需要很强的实践性,但是培养过程往往存在“孤岛现象”。高校与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协同不足,闭路循环往往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引企入教,是江苏大学工科涉农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江苏大学11个国家一流涉农专业中,专业导论课程均由学校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开讲。学校聘请了68名企业导师,与行业龙头企业共同开设25门涉农特色新课程、编写24部教材、共建15个联合实验室,特别是在能源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卓越工程师班,每年企业导师都会参与指导本科毕业设计110余项。

    培养创新创业“有心人”

      创新能力训练考核成绩占比25%,若作业足够出色占比甚至可以翻倍。在食品加工机械与设备课上,一项特殊的创新大作业助力食品2019班学生贺卓芳开启创新创业之门。

      了解到目前市场上小香葱尚无完备的一体化清选设备,贺卓芳设计出了一套小香葱去根清洗和分选分级一体机。课程结束,收获92分的她还有些意犹未尽。“理论上实现了去根、清洗、分级,但和实际生产应用还有很大距离。”浮力分选以及设备环保性能等创新设计的科学性、可行性问题让贺卓芳跃跃欲试。

      为提升创新素养培育,从顶层出发,江苏大学全面修订课程教学大纲,优化以“现代农机”为核心的高度交叉融合课程体系,构建适应学校“农科+”“工科+”的系列特色课程模块。

      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专业课程体系中专门设置了智能农业机械装备、农业机械学基础、农业装备再制造技术三个方向。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王宏宇表示:“全校的涉农专业都在按照新要求对传统专业进行升级改造,打破专业间那堵‘看不见的墙’。”

      近年来,为引导传统涉农专业学子“现代转型”,江苏大学把握学科前沿与行业发展方向,开设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大课程”11门,“涉农微专业”9个;首创包括企业命题在内的“三命题”竞赛模式的智能农业装备国际创新大赛,已连续举办7届,1.5万人次参赛;创设中日韩国际暑期创新工程设计竞赛等。

    根植助农“大情怀”

      长期以来,“学农不爱农、学农不择农”是涉农高校人才培养的痛点难点。如何激发学生走进农村、走近农民、走向农业,真正成为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主力军,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

      “学习设施农业,总是往返奔波于各地温室、实践基地,一开始难免会觉得累。后来与老一辈科技工作者一对比,觉得自己吃的那点苦算什么。”学校每年定期组织的涉农院士讲座,设施农业2019班学生范玉龙从不缺席。除此之外,江苏大学还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大国三农”类选修课12门,每年举办耒耜国际论坛,建设中国农机文化展示馆等。

      江苏大学2012届至2022届毕业生就业去向统计显示:江苏大学毕业生赴涉农行业就业和升学人数从547人增至1868人。

      “国家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高校就应该输出什么样的人才。”江苏大学党委书记袁寿其表示,学校教学改革的速度努力要跟上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步伐,培养涉农工科人才知农爱农、强农兴农。

      (本报记者 苏雁 本报通讯员 吴奕 高雅晶)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