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9月22日 星期四

    碧水穿万州 大鱼跃平湖

    ——重庆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

    作者:本报记者 王金虎 陈晨 《光明日报》( 2022年09月22日 10版)

      在重庆万州,长江穿城而过,江面波光粼粼一碧万顷,常有大鱼跃出江面,壮丽景观吸引了很多市民纷纷驻足观看。当地有一句话:“碧水穿万州,大鱼跃平湖”,讲的就是近年来长江生态环境治理取得的成效。很难想象,曾经由于过度捕捞,长江的渔业资源不断萎缩,渔民们一度面临“无鱼可打”的窘境。如今,这样的状况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勃勃生机。日前,记者随全国人大常委会长江保护法执法检查组来到重庆,检查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长江是母亲河而非猎场

      千百年来,长江两岸的稻香鱼肥养活了无数人口,同黄河一起滋养着华夏大地。

      “应当承认的是,长江的渔业资源在整体上是有限的。过去,由于人口相对较少,加上捕捞技术与工具相对原始落后,长江的渔业资源体量是能够满足人们索取的。”重庆市万州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的张志告诉记者,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父辈的渔民们到江上打鱼,曾多次目睹体型巨大的中华鲟在长江里出没,身长数米,目测有近800斤,令人震撼。

      之后由于捕鱼技术的提升与渔具的更新迭代,比如机动船的推广与更结实更细密渔网的出现,让捕鱼效率大大提升,“一网千斤”也不是新鲜事。长江江面上渔火通明、码头处处,渔民的腰包鼓起来了,但灭绝式的捕捞导致长江渔业资源锐减,不少珍稀鱼类已经灭绝。

      7月21日,曾与恐龙“同框”、在地球上存活了1.45亿年之久的长江特有物种白鲟被宣布灭绝,引发了人们的无限痛惜。

      “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而非猎场。”张志坦言,江里如果没有了鱼,也就没有了生机与活力,这对长江是一种极大的伤害。一种鱼类的减少甚至灭绝,严重影响长江生态环境食物链的完整性,加剧了长江生态的脆弱性。

      渔业资源不断萎缩,渔民们开始面临“无鱼可打”的残酷现实,不少渔民转而到外地打工谋生。“过度捕捞导致的长江生态平衡被打破,恶果最终还是由人们来承担。”张志表示,保护长江渔业资源迫在眉睫。

    禁渔计划让长江休养生息

      2019年12月,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范围和时间的通告》,要求长江干流、鄱阳湖、洞庭湖和重要支流最迟于2021年1月1日起实行暂定为期10年的常年禁捕,禁止天然渔业资源的生产性捕捞;2020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做好长江流域禁捕有关工作的通知》及三个实施方案,明确了退捕渔民身份认定、船网工具补偿、过渡期生活补助、养老保险补贴、转产就业帮扶等退捕渔民安置保障措施。

      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主任马毅介绍,为了保护长江渔业资源,农业农村部采取了很多措施。首先,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民政部等部门,推进退捕渔民安置保障。目前,沿江有退捕任务的10个省市有就业能力和意愿的16.2万名退捕渔民转产就业、符合条件的22.14万人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其次,加强执法监管,会同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印发《依法惩治长江流域非法捕捞等违法犯罪的意见》,会同相关部门制定《长江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方案(2021—2025年)》和《长江十年禁渔工作“三年强基础”重点任务实施方案》等。同时,为促进水生生物和水域生态保护修复,发布《长江水生生物保护管理规定》和中华鲟、长江江豚、长江鲟、鼋拯救行动计划。

      “长江禁捕、加强水生生物保护系列措施,为水生生物赢得了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为保护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和恢复长江母亲河生机活力创造了有利条件。”马毅表示,长江水生生物资源量急剧下降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陈大庆介绍,2017年长江支流赤水河率先试点全面禁捕后,赤水河鱼类资源量增加近1倍,特有鱼类早期资源种数由禁捕前的32种上升至37种。2018年专项(特许)捕捞取消后,2020年和2021年鄱阳湖刀鲚的资源量增加了数倍,2021年监测到刀鲚已溯河洄游至历史上限洞庭湖水域。多年未见的鳤鱼在长江中游再次出现。在南京、武汉等长江干流江段,长江江豚出现频率显著增加,部分水域长江江豚单个聚集群体达到60多头。“这些都表明长江水生生物资源呈现逐步恢复向好趋势。”陈大庆说。

    江里处处见鱼群

      作为长江生态环境治理的有力举措,禁渔有力保护了长江渔业资源。如今,在万州,长江江水清澈,水中游鱼成群,成了人们休闲垂钓、拍照打卡的好去处。

      长江十年禁渔主要是禁止生产性捕捞。在重庆,每年的3月1日至6月30日为禁钓期,在禁钓期之外,人们可以垂钓。

      “江里的鱼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大了,每到周末,我都会和几个朋友来到长江岸边,一坐就是一下午,还能钓上几尾鱼吃。”家住万州区的李先生是个资深垂钓爱好者。

      作为一名基层执法者,在张志看来,禁渔工作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一方面,人们的观念和生活习惯存在惯性,禁渔的理念在人们头脑中生根发芽还需要时间。另一方面,与不法分子斗智斗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执法工作者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随时处于出警状态。

      为了尽快实现长江渔业资源恢复,重庆出台了一系列规定,要求垂钓一人一杆,每人每天渔获不得超过5斤,超过5斤就要现场放生。张志表示,这明确了垂钓的休闲属性,排除其生产属性。

      由于执法严格,万州禁渔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现在长江里处处可见鱼群。对于张志而言,这是一种“幸福的烦恼”,幸福的是长江里的鱼越来越多,说明渔业资源正在恢复,而烦恼的是,钓鱼的人也在不断增加,对保质保量完成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报记者 王金虎 陈晨)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