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是珍贵的自然遗产,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中国特有的珍稀动物,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大熊猫以其黑白相间的外表、憨态可掬的形象为各国人民所熟知和喜爱,是世界和平友好的使者。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建立了60余个以保护大熊猫为主要目的的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取得了较好进展。但是,由于栖息地片段化现象依然存在,野生大熊猫形成了几十个相互隔离的局域小种群,分布在岷山、邛崃山、大相岭、小相岭、凉山、秦岭等山脉。其中,不足10只个体的小种群斑块达18个之多。因此,建立野生大熊猫遗传交流走廊带,实施圈养大熊猫野化与放归工程,从而改善野生种群遗传多样性、降低灭绝风险,是大熊猫小种群保护的关键。
2010年,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卧龙核桃坪野化培训基地建立,采用“母兽带仔”野化培训方式,启动野化培训与放归项目。研究人员让具有丰富带仔经验的受孕大熊猫在面积约2400平方米的自然环境培训圈内产仔,幼仔从出生即跟随母亲成长、学习。
在这个过程中,为减少人为干预和影响,并让野化培训幼仔具有野性,研究人员在接近幼仔时会穿戴涂有大熊猫尿液或粪便气味的熊猫伪装服。幼仔满一周岁后,大熊猫母幼会被转移到面积更大、自然环境更复杂的野化圈舍环境中进行培训,直到两岁半左右放归野外。
目前,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先后野化培训出30余只大熊猫,其中10只被放归到具有灭绝风险的小相岭和岷山局域小种群中,为大熊猫野生种群的复壮带去了希望。2013年开始,我有幸作为项目组成员全程参与,用镜头记录下大熊猫野化培训的成长历程。
(作者:何胜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