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学经过10余年积极探索与改革创新,在新文科卓越人才培养上成效显著。9个文科学院先后获批7个国家级和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门国家级和9门省级“金课”、4项国家级和54项省级教研项目;21项成果获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校内涌现一批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全国优秀共青团员、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学校还荣获“全国高校就业50强”“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全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三峡大学大力推进育人理念、育人要素、育人方式、育人文化和育人机制等方面的协同,探索新文科卓越人才协同培养新方案。
推进育人理念协同
学校肩负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的重任,在新文科卓越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协同育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育人理念,深入落实新文科卓越人才培养的要求,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全面对接高质量人才的社会需求,紧跟新时代发展趋势,服务地方和行业高质量发展,突出理念先行,推进“五个思政”建设,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把学生培养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推进育人要素协同
新文科卓越人才培养强调推进多维要素的优化整合,打造并利用“金专、金课、金师、金教材”等方面的育人要素,培养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文科卓越人才,服务于现代化发展的需要。金专是新文科卓越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平台与支撑,学校进一步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促进专业的改造升级。金课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学校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强化课程思政,创新课程模式,完善课程体系。金师是人才培养的决定力量,学校积极打造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师资队伍。金教材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工具,学校大力强化教材管理,提高教材建设质量。
推进育人方式协同
学校紧跟国家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变化趋势,按照新文科建设理念,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材教案,提高实践学分占比,完善实践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强调推进政、产、学、研等育人主体多元协同,充分发挥各方特点与优势,促进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共同培育新文科卓越人才。注重新技术与专业学科交叉融合,寻求文科专业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交叉融合,同时积极推进特色交叉专业的建设,依据交叉融合范围和程度,积极创新文文、文农、文工、文医融合新模式,培养复合型新文科卓越人才。开启课堂教学新模式,采用开放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研讨式教学、实践实验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加强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推进育人文化协同
育人文化的协同要以文化人,以本为本,让教育回归文化本义,使教育不只是传授掌握知识技能的手段,更是砥砺德行、浸润思想和培育价值观念的过程。学校不断提升新文科在修身铸魂、治国理政、培元育才、美育化人的育人功能,打开新文科教育的国际视野,借助国内外高校的先进经验,以现代信息技术赋能新文科发展,积极筹建新文科实验室提高新文科知识生产和育人效益。把科研、教学和实践结合起来,丰富新文科培养体系,注重在培养过程中体现知识的人文价值,打造特色文化品牌,营造科学与人文精神相融合的校园文化氛围。建设大学立德树人文化氛围,形成具有价值认同的质量文化,培养有时代追求的新文科卓越人才。
推进育人机制协同
育人机制协同是培育新文科卓越人才的重要保障,也是构建高校协同育人体系的内在要求。学校全面推进教育数字化、信息化建设,建立大数据平台,实行“一张网”治理,提升网格化服务水平,提高线上线下协同办公效率,打通高校、学生、社会全过程参与和及时交互的协同育人渠道。基于大数据全过程开展教师、学生、学校与用人单位的多向评价反馈机制,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作为重要评价指标。建设以大数据为基础的多元治理机制,提升治理能力,提高服务的智能化与信息化水平。坚持立德树人,协同育人,推进育人机制协同,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趋势的新文科卓越人才。
(作者:何伟军 田野 覃朝晖)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