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县城看发展】
“开渔”,对于不少生活在我国沿海地区的群众而言,意味着丰收时节的到来,广东也不例外。前不久,随着开渔号角吹响,船主林华才从广东江门台山市汶村镇横山渔港起航,驶向大海。“这几天,网格员协助我们做好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工作,帮了我们不少忙。”林华才说,“希望一帆风顺,满载而归。”
南海伏季休渔期结束后,据统计,台山今年约1900艘船、6700名渔民出海。为护航“金秋第一网”,台山把基层党建工作覆盖面从陆地向海洋延伸,落实渔民渔船网格化管理,打通党组织联系服务渔民的“最后一米”。
在台山市广海镇鲲鹏村,村党委将全域划分为鲲鹏网格和渔人网格,其中渔人网格管理区域覆盖渔人码头和渔民渔船,以便更快更全面了解渔民的需求和困难。“开渔出海后,我会当好村‘两委’与渔民间的沟通桥梁。”鲲鹏村渔人网格兼职网格员杨盛喜说,在岸上,他常常走家串户了解渔民需求,比如申请相关渔业补助;到了海上,他及时反馈渔船渔民的生产情况和安全信息。
说起公共服务,在台山市除了渔民群体,不少企业代表也有话想说。9月2日,台山市工业新城“视频办”特色服务专区在广东政务服务网正式上线。“你好!需要咨询工商地址变更事项吗?我准备了相关资料,请打开文件,我为你进行解读。”走进办公场地,头戴耳机,面朝摄像头的工作人员,正在就企业代表提出的诉求,耐心进行着讲解。
台山市工业新城管委会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作为台山市首个“视频办”服务平台,工业新城依托广东政务服务网,设立“视频办”服务专窗,可为企业提供政务事项代办、投资经营、诉求响应等业务咨询、网办辅导、业务代办等服务。让企业、群众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工作人员一对一、面对面的无接触视频连线服务,使服务事项从“最多跑一次”变为“一次不用跑”。
据了解,“视频办”服务平台还能提供重大项目服务,通过“面对面”无接触连线,服务专员依托屏幕共享、文件传输等功能,为企业提供从项目引进到落地建设的远程咨询、在线批改、材料预审等服务,推行“模拟审批”模式,有效解决企业“如何办、不会办”的难题,从而助力重大项目快审批、快落地。
与党政公共服务不断向贴心、便捷、高效转变同步推进的,是台山市在壮大特色产业规模、通过科技创新促产业转型发展等方面的不懈努力。
在台山工业界拼搏多年的谢健华,见证了台山市工业发展的全过程。近十年间,谢健华参与创办的企业把烧烤炉产值做到世界第一,年产值达到2亿多美元,成为一家产销量稳定在20亿元级别的企业。
“台山市委、市政府一直努力为企业生产经营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给企业提供了保姆式服务。无论是在征地、招工还是其他政策上,都给了我们很多支持与帮助。”谢健华表示。
近年来愈加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使台山发展全域旅游成为可能。依托“山泉湖海林、湾侨石岛楼”优势,台山市加快建设川山群岛旅游度假区、汀江华侨文化走廊、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走廊,重点打造滨海风光、田园生态、温泉养生三大旅游板块,构建起全域旅游空间架构。
作为台山市第一批“吃螃蟹”的人,碉楼民宿创始人赵慧湘对此感触颇深。“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游客喜欢往乡村走,来台山的游客除了去川岛外,还喜欢体验散落在村庄里的侨乡文化民宿。”赵慧湘说。
当地的环境越来越美,创新环境也越来越好。日前,科技部公布了首批国家创新型县(市)验收通过名单,全国47个县(市)通过验收,台山榜上有名。2021年,台山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至171家,累计建成178家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超62%,主营业务收入5亿元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实现全覆盖。
如今,以清洁能源、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生物医药及大健康等为代表的“绿色+”支柱产业集群,正快速成长为台山的发展新动能。
(本报记者 吴春燕 王忠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