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9月13日 星期二

    河北工程技术学院: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

    作者:许顺亭 高晓辉 《光明日报》( 2022年09月13日 09版)

    学校党委组织党员师生在西柏坡学习

      2014年以来,河北工程技术学院党委先后选派6批中青年优秀教师对口援建西藏昌都市中等职业教育。援藏过程中,教师们不畏困难、甘于奉献,送去知识与温暖的同时,也练就了过硬的政治素质和精湛的业务水平。昌都市职业技术学校的师生亲切地称他们为“高原上的格桑花”。援藏教师获得的这些好评正是学校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构建高质量党建工作体系、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美丽缩影。

    坚持强基固本,强化班子自身建设

      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学校党委作为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指挥部”“战斗所”,在加强班子自身建设、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上,始终把牢政治方向、坚持立德树人。

      强化理论武装。思想建设是基础建设,学校党委坚持民主集中制,不断完善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制度体系和“第一议题”学习制度,从约束机制、考核机制、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上营造党员干部想学习、爱学习、比学习的浓厚氛围,补足党员干部“精神之钙”。

      抓好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是确保党委核心作用发挥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学校通过法定程序将党的政治领导和党的建设工作写入《河北工程技术学院章程》,实现了坚持党的领导和依法治校的有机统一。在此基础上,印发和实施了《党委会议事规则》和《党委书记与董事长沟通制度》《党委书记与校长沟通制度》等一系列保障党委政治领导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运行制度,确保董事会、党委会和校委会目标一致、同向发力、团结一致向前看,构建管理制度完备、运行流程规范的现代民办大学制度。

    坚持以本为本,致力应用转型发展

      学校党委紧握时代脉搏,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学校加快建设高质量、有特色应用型大学的建设上,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服务新型城镇化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完善育人模式。着力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科学构建了“多维度、全时空、全平台、互联互通交融”人才培养模式,统筹协调各要素形成强大育人合力。“多维度”就是采用系统论原理,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关键要素,达到人才培养最佳效果;“全时空”是在多维度视角下,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要求,从时间和空间上为学生提供全方位服务;“全平台”是指搭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科专业、思政教育、通识教育、实践教学等成长平台;“互联互通交融”是强调各要素之间的沟通渠道,实现互联互通相互交融,根本目标就是为学生职业发展铺就康庄大道。近年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等全国大学生学科竞赛中屡获佳绩,斩获省级以上奖项数百项,完成河北省大学生创新项目8项。

      深化机制改革。学校党委严格落实《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充分发挥办学机制灵活优势,不断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整合了建筑类、设计学类等九个学科专业群,分别对接城镇规划建设、装饰装潢、智慧城市、现代商贸服务、城市文化五个产业链,构建了产教融合新模式。作为专业建设的重要抓手,学校乘势而上、主动作为,扎实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有效破解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适配度低、供需对接不畅、专业定位不精准的问题,构建了既符合市场需求,又符合自身需要的学科专业体系。学校先后吸引河北世纪建筑材料检验设备有限公司、华为、科大讯飞、百度、河北新龙科技集团等多家企业进入校园,共同投资数千万元建立专业实验实训室,联合成立产业学院,逐步探索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合作新模式,应用型办学特色不断彰显。

      注重教师发展。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学校在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等系列强基固本工程基础上,一方面大力引进硕士以上学历的高校毕业生或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人员,全面满足学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另一方面建立学科专业骨干教师队伍培养、培训体系,根据不同学科领域、不同研究类型等,定期从中青年教师中选拔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树各级各类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逐步形成了一支以高层次人才为领军、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支撑的教师队伍。

    坚持五育并举,强化文化育人作用

      立德树人是高校立校之本。学校党委不断深化“三全育人、五育并举”综合改革,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强化党建引领。学校党委坚持不懈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铸魂育人,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高度不断强化党的建设和思政工作的顶层设计,把立德树人内化到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全过程,每年召开一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印发实施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政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规范性制度和文件,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强化课程思政。学校党委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围绕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完善课程思政工作体系,在二级学院横向建立课程思政教研室,实施思政理论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一同备课、一同发掘各学科的思政元素和思政功能,推动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全面提升思政工作质量。2021年,学校顺利通过河北省第一批高校思政理论课质量评估;同年,参加河北省第三届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大赛的5名教师全部获奖,其中一等奖3名、二等奖2名。

      强化全面发展。美育和劳动教育直接关系到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近年来,学校党委补足美育和劳动教育短板,教育引领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劳动教育上,成立了劳动教育中心,结合“大学生养成教育”“合格公民建设”和“大学生社会责任课”,不断丰富劳动教育的内涵外延,构建全方位的劳动教育体系,让学生“懂劳动”“爱劳动”“会劳动”,努力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高素质劳动者。在美育教育中,学校紧扣时代精神,准确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在关系,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实现以文弘业、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师生的原创作品《云歌》首次代表河北省高校参加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获得表演类一等奖,并被“学习强国”平台推荐,作品《蜜》参加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终评,填补了河北省高校艺术和民族艺术教育领域的空白。

    坚持公益属性,提升四个服务水平

      高等教育“四个服务”既是高校使命所在,也是促进自身发展的源头活水。建校之初学校就确立了“源于社会、奉献社会”的办学宗旨,把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作为办学的一项基本职能。

      开展教育援助。教育脱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2014年,学校代表河北省新办本科高校按照教育部的安排部署,支援西藏昌都市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教育,为改善该校的办学条件、教师素质和管理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彰显民办高校社会责任和奉献精神。长期以来,学校发挥人才和智力优势,瞄准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积极开展社会志愿服务,组织开展了“善行河北·立德树人”主题道德实践活动、“燕赵文化名人下乡”、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行动、“农民工义务法律援助”“暑期支教”等30余个志愿服务项目,涵盖扶贫济困、扶老助残、助教助学、法律服务和文化教育等10余个领域。

      助力社会发展。学校先后成立了河北省城市学研究会、电子商务法研究会和城市发展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积极为城镇化发展和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提供服务。教师中既有河北省法治智库专家、建筑业协会质量专家和雄安新区工程建设项目评标专家,又有地方人大代表,他们积极向政府提出合理化建议,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学校还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示范建设单位,在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重大问题上作出积极努力。

      (作者:许顺亭 高晓辉)

      (广告)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