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9月13日 星期二

    一位基层中学教师的心声:

    “条件虽苦,但发展前景广阔”

    作者:刘小平 《光明日报》( 2022年09月13日 14版)

      2011年夏,国家第一届免费师范生毕业了,从西南大学毕业的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满腔热忱,憧憬讲台,对一切充满新鲜感。终于,我走进了遵义市第四中学,站上了属于自己的讲台。

      刚开始那几天,我每天都兴致勃勃去上课,觉得教书很简单。两周后,学校安排我上汇报课。现场的“火爆”程度超过了我的预期,来听课的老师坐满教室巷道,甚至还有个别教师站在走廊上。这场面把我镇住了,我突然开始紧张,汗水湿痛了双眼,耳红面赤,心想着“快点下课”。学生看出了我的紧张,从讲台下面不断传递上来一张张纸巾。我感觉他们不是在专心听课,而是跟着我一起紧张。那堂课,我知道自己发挥欠佳,至今记忆深刻。

      课后,学科组内组织评课,其他老师的发言都是鼓励为主,轮到业务副校长,他一针见血地说:“我们物理人呀,喜欢讲真话。好的地方不讲它都在那里,有问题的地方不说,一辈子都是问题。”于是,我接受了来自前辈们近一个小时的指导,说的都是问题和不足。当时我心想,要是地下有个洞,我肯定就钻进去了。听着大家的指导,我记录下自己授课的种种不足,记了满满两张A4纸。一个念头在我脑中产生了:当老师怎么会这么难?我真是太肤浅了。之后每一次上课,我都有点胆战心惊,甚至产生了抵触情绪。学校了解到这个情况后,给我安排了一位指导老师——全国优秀教师石金志,他如慈父般谆谆指导,让我重新认识了教学。每一节课的教案,我写完一定拿给石老师修改。我还一次次去听石老师讲课,根据课堂内容再次修改自己的教案。每次上完课,我也会不断反思,再整理一遍教案,基本上形成了“一课三备”的习惯。

      可以说,刚到学校的那三年,我每天都是在备课、听课、上课、教研中度过。付出了艰苦努力后,我终于慢慢在讲台上站稳了。

      2014年秋,我当班主任了。面对几十双充满渴望的眼睛,我不禁有些忐忑——该如何引导他们,不虚度这至关重要的三年?慢慢地,我发现,最好的教育是长情的陪伴,我也许不能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爱,但我一定把他们装在心里,用行动感染他们,用真情融入他们。

      班主任岗位又是一个新挑战,不仅要做好教学,还要协调学科发展,更要时刻关注学生学习、生活、心理的变化。每天早上,我七点到校查早自习,中午查寝、记考勤,下午督促学生入班,晚上到班里巡堂,最后还要走进宿舍,直到晚上十一点半后,才能离开学校。这样的工作繁杂琐碎,但也很磨炼人的心智。

      渐渐地,我从这份事业里获得了越来越多的乐趣。

      有一堂课上,学生们围绕一个主题各抒己见,甚至有学生直接冲上讲台,捏着粉笔开始讲解,讲到最后发现自己错了,全班哄堂大笑,他也笑了。这样的积极活跃、个性彰显,不就是我们想要的课堂吗?

      每一次集体舞、歌咏赛、话剧表演等,学生都会给我留个角色。一开始,我总是说:“我不行啊!”可学生们总会安慰:“没事,刘老师,只要您加入,就是加分项。”就这样,他们活生生把一个理科男训练得“能歌善舞”。到现在我都记得,一次舞蹈比赛,我不小心弄掉了眼镜,只好模糊着视线,坚持跳完了全场。

      十一年过去了,扎根故土,坚守讲台,每每看到学生发展越来越好,我心中无比欣慰。在如影随形的感动中,我已离不开教师这个岗位。清晨、日暮,我总会在不知不觉中走进教室,和学生们相互问候。我觉得,我刚懂得什么是教育。

      要想教育高质量发展,教师的作用很关键。但基层条件艰苦,经济发展不比一线城市,很多基层学校想方设法引进高水平人才,可结果总是不尽如人意。归根结底,还是整体条件和发展环境缺乏吸引力。

      在我看来,基层教育工作辛苦,但发展前景广阔,最能体现人的价值追求。我希望,越来越多的优秀青年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扎根教育,帮助更多的孩子。我也希望国家继续大力推进“优师计划”“免费师范生”等相关政策,引导更多优秀青年选择教师岗位,壮大教师队伍,优化教师结构,提升整体水平。

      (作者:刘小平,系贵州省遵义市第四中学教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