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满意的公务员】
在北京接受“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荣誉表彰的刘志聪,返回家乡途中,手机提示音响个不停。“都是祝贺和鼓励的短信微信,有领导同事和家人亲朋的,也有审理过的案件当事人发来的。”一一翻阅,刘志聪能准确说出承办每个案件的始末。
刘志聪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人民法院副院长,已扎根基层法院25年。“我承办和参与审判过不少重大疑难复杂案件,最长的时间跨度超过30年,一案被告人最多的达69名,最长的刑事判决书25万字……”刘志聪告诉记者,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他参与了原州区法院所有涉黑恶案件的审理。2019年,当地有重大影响的“马吉案”就是他来承办的。当时,检察机关提起公诉时指控马吉为一人恶势力犯罪。但身为该案的承办人和审判长,刘志聪将马吉30多年的犯罪事实和涉案证据一一梳理,认为对马吉一人为恶势力犯罪的指控不能成立,提出了应以“恶霸”认定、数罪并罚判处20年有期徒刑的处理意见。“一人不成势,我们在审理案件时,既不人为拔高,也不降低标准,坚持依法办案、证据裁判。”刘志聪说。该案宣判后,中央督导宁夏扫黑除恶时,对该案给出定性准确、量刑适当的肯定意见。
说起审判中难啃的“硬骨头”,刘志聪两只手拉开了一米多的距离:“一起电信诈骗案,129本卷宗,光吃透案情就熬了几宿。”
2018年,公安部挂牌督办的“12·15”特大电信诈骗案起诉到原州区法院。69名被告人、被骗对象涉及全国31个省区市、诈骗数额达920万元。“当时在我们这个还没有脱贫的地方,哪一项数据都令人吃惊。”刘志聪主动请缨承办此案,他加班加点,对近千次的供述和陈述、上百个微信号、数百张银行卡、名目繁多的来往款数额摘抄核对,确定庭审重点,制定审理预案,原本计划5天的庭审只用了3天就全部完成。
然而,案件后续工作远没有结束。“每一起案件开庭审理后,我都要精心撰写判决文书,让更多人从中得到警示教育。”刘志聪说,针对这次电信诈骗犯罪的特点与危害,他深入思考分析,撰写了11万字的判决书,还附带普法宣传、调研报告等,提出预防电信诈骗犯罪的思路和举措,发挥了案件审理引导价值和警示教育的作用。
案件处理,既要发挥刑罚惩处的力度,又要体现司法的温度。在审判实践中,刘志聪逐步探索出“行为评价、提出要求、将来希望”三步法法庭教育。“很多案件我没有一判了之,而是用心关注案件起因、矛盾能否彻底化解、案件审理能否达到预防犯罪的效果、应采取什么样的应对之策等,让服刑人员认罪悔罪,将来正常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刘志聪说。
2018年6月,刘志聪审理了一起盗窃案,一名女性被告人在法庭上不停哭泣,他没有制止而是给了她说话的机会。原来,被告人窃取手机时孩子就在面前,她为此特别后悔。当场,刘志聪几句话点到了她的心里:“一个人只要能改正错误,用勤劳的双手去创造属于自己的财富,还能找回自己的尊严。”判决后,被告人感动地说是法庭教育了她,她一定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这些年,刘志聪承办刑事案件429件,开展法庭教育300余人次。法庭内外,法理情相融,司法的力度与温度不断传递。
荣誉属于过去,受奖只是起点。“我将重整行装再出发,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履职尽责,用心办好每一起案件,用心接待每一位群众,以深深的为民情怀和铁骨柔情担起对党的忠诚、人民的重托、法官的使命。”刘志聪说。
(本报记者 王建宏 张文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