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9月09日 星期五

    汇聚合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李华 《光明日报》( 2022年09月09日 07版)

      【专家点评】  

      少年儿童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是党和国家的希望,是社会的期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红色江山后继有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薪火相传的战略高度,关心少年儿童成长成才、谋划少年儿童工作发展进步,激励新时代少年儿童向阳成长、奋发有为。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京师范大学“优师计划”师范生的回信里,强调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标准。这提示我们既要五个手指弹钢琴,又要握指成拳、发挥集成优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是做好“五育”工作的最主要场所。要做好课程设置的“加减法”,把德育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努力做到每堂课不仅传播知识更传授美德,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学生们心中生根发芽。体育课关乎学生身心健康和品德教育,应秉持“健康第一”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使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要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升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劳动可以树德、增智、强体、育美,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

      “五育并举”,要用好大思政课。实际上,育人活动产生的成效,很难截然分为单纯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而是相互融合、互为滋养,就其最根本的指向来说,就是要立德树人。青少年时期是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关键阶段,是人生的“拔节育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我们既要在中小学课堂上讲好思政课,也要在其他各门课堂有机融入,把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结合起来;既要在学校课堂上讲,也要用好社会大课堂;既要注重讲好天下事,也要注重讲好身边事。用好“大思政课”,就要根据教学内容融入红色教育、健康教育、美学欣赏、劳动教育、生命教育等内容,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提升“五育”效果。比如,把红色故事融入书法、绘画、体育、课后服务、社会实践等校内外各类课程活动中,引导学生从小学先锋、长大做先锋。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做好“五育”工作,学校、家庭、社会要共同努力。家长要善于从点滴小事中教会孩子欣赏真善美,从小就把美好的道德观念传递给孩子。“双减”政策实施一年来,家庭与学校实现了同频共振、相向而行,使“全面培养”既能落在学校,也能落在家庭。当前,还需形成家庭、学校、社会通力合作育人的良好氛围,用好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纪念馆、体育场馆、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等,为“五育”开展提供充足的条件保障和广阔的实践天地。

      “五育并举”,要重视补足短板,提升乡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孩子的教育水平。应更加突出全面发展理念,坚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为每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既要加大乡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教育资源投入,提高教育应具备的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促进智育的充分发展;也要使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同步跟上,在不断推进教育公平中实现“五育”均衡发展,为青少年成长撑起明朗天空,使孩子们全面发展,成为国之栋梁。

      (作者:李华,系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靳晓燕、张胜、苏雁、张哲浩、李晓东、王斯敏 本报通讯员 刘德、余汐颜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