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9月09日 星期五

    “天宫对话”:带着非洲青少年探索太空

    作者:本报记者 王传军 《光明日报》( 2022年09月09日 12版)

        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与非洲青年互动。王传军摄/光明图片

      “天宫对话——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与非洲青少年问答活动”日前在非盟总部落下帷幕。本次活动由中国驻非盟使团、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与非盟委员会共同举办。中国驻非盟使团团长胡长春大使,非盟委员会教育、科技与创新委员贝荷欣,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埃塞俄比亚创新与科技部部长贝利特·莫拉,非洲国家驻非盟使节以及中国驻非洲国家使馆代表、非洲青年代表、媒体记者等近千人见证了活动盛况。

      “天宫对话”活动是中国同非盟建交20周年庆祝活动之一,也是主要航空航天大国的宇航员们首次通过天地连线与非洲青少年近距离接触,受到驻非外交界、非洲国家航天主管部门的全力支持,非洲青少年踊跃参与,中非媒体界广泛关注。活动主会场设在非盟总部,分会场分别设在阿尔及利亚、埃及、埃塞俄比亚、纳米比亚、尼日利亚、塞内加尔、索马里和南非8国,面向全球直播。

      胡长春大使在致辞中表示,中非有着探索太空的共同梦想,今天的活动体现了中非紧密的团结合作,更表明中非携手共攀科技高峰的坚定意愿。在“一带一路”倡议和中非合作论坛引领下,航天合作正成为推进中非合作的亮点。中国长期积极帮助非洲国家培养各类青年人才,助推非洲国家提升自主发展能力。青年代表着未来,人才是振兴之本。希望非洲青年苦练本领,掌握高新科技,致力于科学开发自然,促进经济腾飞,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为人类发展进步作出积极贡献。

      活动现场,林西强通过视频介绍了中国载人航天发展历程和“天宫”空间站概况。林西强表示,“天宫”空间站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是探索宇宙、开展科学研究的开放平台。欢迎非洲青年今后与中国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联合飞行,共同执行任务。

      最令人难忘的是非洲青年与中国航天员的对话环节。非盟总部主会场与分会场分别实时连线。来自8个分会场的非洲国家青少年代表提出诸如在天宫上能否看到撒哈拉沙漠和乞力马扎罗山,女航天员如何实现梦想,航天员正在空间站执行哪些任务,从地球到空间站的旅行需要多长时间,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航天员等问题。目前在轨工作生活的陈冬、刘洋和蔡旭哲三位航天员逐一答疑解惑,他们有趣又富有知识性的回答与现场演示引起非洲青少年的惊叹和思考。陈冬描绘了浩瀚壮观的宇宙景象和优秀宇航员所应具备的身体、心理素质和专业技能;刘洋作为中国首位女航天员说到家的温暖和支持给了她无穷的动力,女性完全可以高标准完成训练考核和工作任务;蔡旭哲讲述了如何在太空中辨别方向以及开展各类科学实验。航天员们勉励非洲青少年星空之路始于脚下,希望他们认真学习掌握技能,勇敢探索太空奥秘。

      活动期间,非盟航天专家提迪安博士围绕非洲外太空旗舰项目战略展开了阐述,并称赞中国航天技术发展迅速,感谢中国对非洲航天事业的大力支持,激励更多非洲青少年投身航天事业,为实现非盟《2063年议程》贡献力量。非洲外太空项目是非盟《2063年议程》的旗舰项目,该项目将重点关注地球观测、卫星通信、导航和定位以及天文学和空间科学4个主要领域。它以非洲国家空间计划为基础,旨在创建一个协调良好、一体化的全非计划,制定支持非洲空间议程的监管框架,以响应非洲大陆的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为全面实施非洲外太空计划,非盟成立了非洲航天局,该机构即将投入运营。非盟正与南非政府商议设立泛非大学空间科学研究所事宜,并实施“全球环境与安全监测和非洲”计划和“全球气候服务框架”计划。

      中国与非盟在航天领域的合作开始于三年前。据贝荷欣教授介绍,2019年非盟委员会通过工作访问启动了与中国国家航天局、中国航天企业的合作,双方之后起草了非中航天政策白皮书,以推进落实中非合作论坛的关键目标和优先事项。2021年,成功召开的首届中非北斗论坛是中非空间合作的典范。中国还与非洲国家合作开发关键地面基础设施,并为非洲发射了6颗卫星。他指出,这次举办的“天宫对话”活动,是中非合作的又一里程碑,将激励和推动更多非洲青年参与太空事务。同时,他诚挚地感谢中国对非洲空间事业发展的鼎力支持,并感谢中国驻非盟使团倡议并共同主办此次活动。

      代表埃塞俄比亚青年参与此次活动的是来自亚的斯亚贝巴大学孔子学院的大学生和来自奥罗米亚发展协会寄宿学校的中学生。嫦娥(中文名)是亚的斯亚贝巴大学的研究生,主修信息技术专业,同时她也是该校孔子学院的学生。她告诉记者,她知道“嫦娥”这个名字跟航天很有渊源,“中国有嫦娥奔月的典故,中国的航天事业发展很快,对包括埃塞俄比亚在内的非洲国家的航天事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她所学的信息技术专业跟航天工程也息息相关,她期待有机会能去中国深造,为埃塞俄比亚的航空航天产业发展作出贡献。来自奥罗米亚发展协会寄宿学校的罗贝·艾哈迈德兴奋地告诉记者,这是她第一次这么全面生动地了解外太空情况以及人类在外太空进行的实验。她非常高兴能参与此次活动,了解学习了很多关于太空的知识。这次活动激发了她探索外太空的兴趣。虽然她对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了解还很浅显,但她知道中国在外太空探索方面发展很快、发展很好。

      (本报亚的斯亚贝巴9月8日电 本报驻亚的斯亚贝巴记者 王传军)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