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者说】
蜱虫,一种身量纤小、毫不起眼的昆虫,却能导致一种以它的名字命名的人畜共患病——蜱虫病。蜱虫病危害大、难治疗,民众了解少、认识不足,长期以来都是传染病研究和防治的重点、难点。由于蜱虫独特的繁殖环境,往往感染蜱虫病的都是偏远山区的农牧民,或者野外驻训的部队官兵。2009年,河南、安徽等地局部暴发了神秘传染病,数十名农民不明原因死亡,后经查知,罪魁祸首便是这小小蜱虫传播的新布尼亚病毒。在调研中,我目睹了蜱虫病为一个个家庭带来的痛楚和灾厄。此后,我便下定决心,将这一疾病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
春天是蜱虫病的多发季节,每年一开春,我和团队就会一起赶到疾病的高发地区,野外抓蜱、捕鼠、开展部队和群众回访宣教、临床实验,已成为我们团队的“常规操作”。经过多年耕耘,我们已经建立了一整套囊括病例诊断、鉴别诊断、预后判别和重症救护的全链条技术体系。在军队科技工作者的使命驱动下,我们不断向科学难题发起攻关,在优化提升了病原体诊断技术的同时,筛选和发现了新布尼亚病毒特效治疗药物,使得就诊病人的病死率实现了大幅下降。
与此同时,我们的相关科研成果也惠及其他虫媒病领域。通过持续攻关,我们构建了完整的虫媒病原体“发现-鉴定-溯源”的防控体系,创立了一套快速组合筛查技术,并以此为基础,率先发现了我国10余种新发虫媒病原体的临床感染,为大量不明原因发热病例的防控与诊治提供了关键技术保障。
为了掌握我国重点地域病原体的本底和潜在威胁,我们团队进戈壁、爬雪山、钻森林,完成了跨越数千公里的现场调查工作。如今,我们已经摸清了我国东北、西北、西南、华中等地区虫媒病原体的流行现状,自主构建了传播风险预测预警模型和信息系统,切实保障了部队野外驻训安全,筑起我军传染病防控的一道“铜墙铁壁”。
矢志不渝、砥砺前行,这是军队科技工作者的使命担当,更是我们的团队精神。今后,我们将继续在病毒受体发现、疫苗研制等方向开展深入研究,向更高、更强的目标进军。
(本报记者刘小兵,本报通讯员王迪、王岩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