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教育之窗】
8月22日至28日,由外交部、教育部、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2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在贵州省贵阳市贵安新区举行。交流周机制建立15年来,作为中国-东盟政府间以教育为主题的人文交流重要平台,已经成为双方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媒体、青少年交流等领域的重要合作桥梁。
本届交流周以“共建友好家园 共创多彩未来”为主题,邀请中外嘉宾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与教育可持续发展合作、后疫情时代的教育交流与合作、青年创新创业等活动。其中,区域与国际间职业教育交流合作、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成为各方共同关注的热点议题。
“中国愿与东盟积极谋划面向2030年的教育合作愿景,携手构建更加创新、包容、可持续的教育共同体,通过深化区域教育合作推动全球教育变革,为促进疫情后全球教育复苏、加速实施教育2030目标贡献智慧和力量。”在交流周期间举行的第三届中国-东盟教育部长圆桌会议上,教育部部长怀进鹏表示,双方要推进工程教育标准对接和质量认证,发挥职教合作机制平台的作用,深化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示范引领未来工程师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1.携手应对粮食安全挑战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政府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专注于发展人力资源和技术,特别是粮食生产技术,这为人民生产提供了足够的粮食,并成功地消除了贫困。”老挝教育和体育部部长普·适马拉翁在交流周中国-东盟粮食安全及职业人才培养国际研讨会上说,“本次论坛将是我们学习中国政府、研究人员和从业人员这一成功经验的一个好机会。”
普·适马拉翁表示,老挝重视提高工人的知识和技能,以满足劳动力市场和职业需求。通过实施一系列措施和政策,如在所有职业学校和学院整合农业和食品加工课程,建立和改善农业和食品加工课程的教学基础设施和教材,为学习农业的学生提供奖学金,为生产者进行新食品生产技术的专业培训,许多年轻人的专业技能得到了提高,粮食安全状况和生活得到改善。
柬埔寨皇家科学院国际学院院长苏碧娜说,近年来,柬埔寨在农业发展与农产品出口方面与中方的合作日益密切。柬埔寨农林渔业部发布的报告显示,2022年上半年柬埔寨向中国出口168280吨大米,比去年同期增长17.4%。2019年至2022年6月底,柬埔寨向中国出口农产品达240万吨,总价值达19.42亿美元。柬埔寨皇家科学院将不遗余力地积极参与双方合作,为全球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农业职业学院和大学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携手建立粮食安全的合作网络,向人们提供有关食品安全、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所有信息。”泰国兰实大学农业创新与食品技术学院院长庞塞·昂卡西说,面对泰国一些农村偏远地区存在的粮食不安全问题,政府制定了各级粮食生产的人力开发政策和战略,并将个人职业培训和教育列入其中。
泰国兰实大学农业创新与食品技术学院培查亚·波西努奇博士说,兰实大学通过与亚洲各国职业学院的短期实践培训项目合作,已经建立了一个超过10年的学生交流计划。通过此项目,双方学生学习并掌握了许多有关食品加工、包装和测试的先进设备技能。
山东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开田介绍,山东商务职业学院坚持粮食办学特色,在粮食职业教育方面做了长期的探索和实践,累计向社会输送粮食专业人才12000余人。希望加强与东盟各国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和粮食职业人才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共创共享先进理念和先进经验,携手应对世界性的粮食安全挑战,共同为中国-东盟的粮食安全和职业人才培养作出应有贡献。
2.交流互鉴康养产业经验
“随着今后老龄化的加重,养老产业将成为一个朝阳产业。”日本北海道友爱福祉会董事长市川茂春在交流周中国-东盟国际化康养职业教育发展论坛上介绍,整个北海道内共计8所学校,每年30名学生,接受总计900个工作日的相关专业学习。特别是近几年,通过校企合作,接收了中国、越南、印尼等各国的同学们前来实习。通过实习培训,每位同学都能为服务对象提供更好的照护,同时掌握成为专业人士的敲门砖,顺利过渡到职场生活中。
泰国猜也奔皇家大学护理系主任帕特里夏·亚特尼约说,学院旨在为猜也奔府和全泰国公共卫生事业培养注册护士、实用护士和护理人员,为社区发展提供学术服务、建立行业网络、提高个人收入,以“全民教育”为目标,融合护理知识、文化和地方智慧,促进社区发展。希望能进一步寻求与中国护理院校间的学术合作,包括学生、教员和员工的交流。
德国科格努斯国际教育集团总裁马蒂亚斯·阿夫廷说,作为德国最大的独立教育公司之一,集团联合德国和欧洲学校、大学和学院进行职业和继续教育,已为超过1.2万名培训参与者提供服务。通过与贵阳康养职业大学共建中德科格努斯(贵阳)康养国际人才培训中心,引进德国职业培训标准和优质培训资源,成为中德职业教育合作的示范项目。
“康养作为一种以追求身心健康为目标的养生、养老生活方式,未来必将成为提升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保障。”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孙发说,希望通过深化与东盟及“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卫生、教育部门及行业、企业在康养产业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筑垒贵州康养职教人才高地、共建贵州独特康养品牌,形成贵州特色康养文化,推动贵州康养走向全国、迈向世界。
贵阳康养职业大学教授,贵阳护理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杨静表示,学校先后与10所国(境)外大学、行业协会、企业签订专业领域合作协议,在学生短期游学项目、教师海外学历提升、出国研修访学、国际师资引进等方面开展卓有成效的合作。希望能共同推动在康养职业教育、健康管理科研及成果转化、康养产业未来发展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端复合型康养技术技能人才,为各国人民的健康和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3.合作培育智能制造人才
“世界正以工业4.0的速度向前发展,拥有一系列新技术,包括物联网、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3D打印等。了解如何将这些新技术融入工作和商业模式,需要一支称职的熟练劳动力队伍。”柬埔寨劳工部国务秘书毕·索潘在交流周智能制造领域中外人文交流系列活动基地项目洽谈会上表示,柬埔寨正在跨不同职能部门开展工作,以促进和增加STEM教育的毕业生人数,同时通过重新设计课程,把人工智能纳入其中,与其他技能相协同,并将技术平台提供给具有标准培训设施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机构。
巴基斯坦信德省技术教育与职业培训局主席萨利姆·拉扎·贾尔巴尼说,职业教育不仅解决了很多家庭的温饱问题,提升了生活水平,对于整个国家的发展也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中国的城市建设、交通、机械制造等领域的发展,都离不开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期待通过中巴职业教育合作,系统地学习中国经验,提升巴基斯坦的职业教育体系。
“我们深切感谢‘一带一路’倡议,该倡议创建了亚龙丝绸之路学院的框架并使其得以实施,这是促进技术职业教育和与丝绸之路国家企业相互合作的最佳范例之一。”柬埔寨国家技术培训学院校长约克·索提介绍,通过与中国的理工学院和柬埔寨同行的合作,该联合项目重新设计了课程,包括实习、工作和行业项目,让学生有机会在工作场所实践应用知识和技能。同时,该计划还允许承认中国和柬埔寨两所机构授予的学位,为学生在柬埔寨和中国企业获得工作机会提供了有效支持机制。
贵州省教育厅副厅长级督学欧阳嘉表示,希望通过深入开展国际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模式介绍、探索及交流,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智能制造领域人才培养改革,促进培养具有较强人文交流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推动中国-东盟丝路学院职教项目落地,积极构建互利共赢的职教命运共同体。
贵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陈海梁说,交流周为今后开展更加务实的教育合作、更加深入的区域间人文交流、更加密切的国际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供了明确的工作思路,学院将通过推进智能制造领域中外人文交流人才培养基地项目建设,助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吕慎 陈冠合 本报通讯员 覃静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