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场】
“向左,再向左,是不是姿态更好些?”村民毕金海从松枝间露出半张脸,笑吟吟地问。他的身旁,一棵棵一人来高的小松树造型各异,几个村民正架起梯子,准备修枝。
“我们哈里哈村就在河北塞罕坝,这些苗圃里的松树苗,培育好要销给全国各地园林。”用铁丝固定好树枝,毕金海用袖套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慢慢从架子上下来,嘴里没有停,“过去,只有那些笔直挺拔的树苗能卖出去,这些不‘老实’的——斜枝的、弯曲的、半卧的,可没人要。”
“怎么办?‘歪苗苗’只好砍掉。后来,塞罕坝林场组织大家学习如何给树苗造型,没想到,这一下子就‘点石成金’了。经过绑扎、修剪、定型,三四年后,这棵松树就会长成我设计的迎客松的样子。”谈起这些,毕金海神采飞扬,“一棵普通松树的市场价格不过三五十元,但如果帮它们巧妙造型,单株能卖几千元甚至上万元呢!”
“我今年参加了林场的木兰松造型技能比赛。听说今年还要培训造型松技术人员1000多人,明年参赛的队伍还更多呢!”毕金海说着一转身,黄绿色的工装背心上,“参赛队员”几个字格外醒目。
(本报记者 陈元秋 耿建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