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年前的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决定,同意在广东省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厦门设置经济特区。当年的深圳,地区生产总值2.7亿元,财政收入不足1亿元,全市没有几条像样的马路,最高楼只有3层。
东方风来满眼春。建立经济特区40多年来,深圳奋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创造了世界发展史上的奇迹。2021年,深圳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超3万亿元,财政收入突破1万亿元,地铁通车里程达419公里,100米以上高楼约1000栋。
对于深圳的飞速发展,曾有人不解:中国在短短几十年间,何以能将一座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正所谓,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深圳发展奇迹的密钥之一,正是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深圳等经济特区一路走来,每一步都不是轻而易举的,每一步都付出了艰辛努力。”几十年来,广大特区建设者不惧艰难困苦、奋勇改革创新,在党的领导下,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路,持续书写精彩纷呈的“春天的故事”。
进入新时代,深圳被赋予新的责任和使命,那就是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提高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能力和水平,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新格局,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丰富“一国两制”事业发展新实践,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从42年前的“富起来”,到今天深圳奋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强起来”,面对新的形势和挑战,我们尤其需要重温千万人铸就的特区精神,激发继续开山拓路的魄力和勇气,走好新时代长征路。作为改革先锋,深圳没有也不能满足于现状,应该也必须对标国际一线城市,为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而不懈探索。
成功从来不会自己走来。深圳唯有继续坚持敢闯敢试,方能抓住历史的机遇、扛起时代的使命。当初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后,广大干部群众打破各种条条框框,进行成千上万的制度创新。如今,面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宏愿和增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功能的重任,更要敢闯敢试,在更多方面率先破题,在改革开放的探索实践中创造更多新经验,作出更多新贡献。
必须继续敢为人先。发行第一张股票、第一个打破“大锅饭”、进行第一次土地拍卖……探究深圳经济特区的辉煌成就,可以发现有数不清的“第一”。如今深圳承担着综合改革试点、全面深化前海合作区改革开放的重大任务,更需要勇于创新、敢为人先。
必须继续埋头苦干。屹立在深圳市委门口的“拓荒牛”雕像,低头拱背、奋力向前,是当年特区建设者的形象写照。从最初蛇口开发者们的胼手胝足,到国贸施工者的“三天一层楼”,再到华为28年只对准通信领域一个“城墙口”冲锋,这些深圳故事都是对“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最生动的诠释。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新时代,深圳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须大力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把深圳经济特区办得更好、办得水平更高,努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广大特区建设者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继续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作者:严圣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