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8月25日 星期四

    在敦煌看东方文明古国冶金术

    作者:本报记者 王冰雅 宋喜群 《光明日报》( 2022年08月25日 09版)

      【新展大观】  

      近日,由敦煌研究院、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主办的“灿烂记忆:从美索不达米亚到犍陀罗——东方文明古国冶金术展”在敦煌研究院敦煌石窟文物保护研究陈列中心揭幕。展品囊括了西亚到地中海周边地区,再到中亚、南亚等古丝绸之路沿途地区的254件金属制品,全景展现了东方文明古国冶金术的起源、发展及其在丝绸之路上的传播盛况。本次展览将持续至今年11月18日。

      展览共展出从地中海沿岸到中亚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金属类文物221组件、丝路钱币33枚。展品有刻印着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王名字的阿卡德文青铜奠基碗,有亚述古国复合金属(青铜和铁)制成的青铜权杖头,有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来通杯、卢里斯坦的马具和刀、乌拉尔图王国的祭器和头盔,以及伴随着亚历山大大帝远征传入巴克特里亚王国(今阿富汗一带)的希腊风格的金器。此外,还有存放于犍陀罗寺院的金饰、亚洲的金铜佛像,以及丝绸之路上诸国历代帝王头像的金银货币等。

      金属冶炼和金属工具的制作与使用,是人类从蒙昧到文明的转折标志之一。展览串联起时间跨度4000多年、范围遍及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上各大文明区域冶金术的变化图景,综合呈现了文物背后折射出的政治、宗教、礼仪和艺术源流等文化内涵。“这些金属制品在当时,是权力与财富的象征,同时也是信仰的体现。每一件都凝聚了制作者们的智慧、技艺、审美和祈望。”日本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馆长平山东子说。

      平山东子介绍:“这些古金属制品的原材料中,含有当时极为昂贵、需要历尽万难才能入手的珍稀矿物。可想而知,在那样一个没有机械和电气的时代,原材料的开采、运输、加工需要莫大的劳动力和至高的美学技艺,并且大多数金属制品在时代的变迁中已经被销毁重铸,几乎消失殆尽。今时今日,我们能够看到这些展品,不得不说是各种机缘巧合下奇迹般的邂逅。”

      从2018年起,敦煌研究院与日本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合作举办系列展览,此次是双方第三次联袂举办展览。“今年正值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我们期待此次展览既是中日两国友谊和文化交流的又一例证,更是新时代‘一带一路’倡议之民心相通的优秀成果,由此更希冀观众与我们比肩而行,感受文物之美,唤醒历史、启迪未来。”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表示。

      (本报记者 王冰雅 宋喜群)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