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8月24日 星期三

    【新闻随笔】科技越强大,长城越“年轻”

    作者:封寿炎 《光明日报》( 2022年08月24日 02版)

      【新闻随笔】

      日前举行的2022北京长城文化节披露,随着考古发掘方法和数字技术的引入,长城本体保护和长城价值研究都获得了新的方法和新的路径。

      长城是我国标志性的世界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象征。然而,与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相比,长城的保护状况一度不容乐观。此次北京长城文化节传出的好消息就是通过数字化手段、应用智能传感器等新技术监测长城本体及周边环境,改变了传统依靠人工巡视的监测方式。这些新的技术手段可以帮助技术人员更好地监测长城本体的健康状况和衰败迹象,通过对损坏部位进行及时修缮复原,保持长城本体的良好状态。

      作为一项标志性世界文化遗产,长城本体保护十分重要。改善长城本体的保护现状,一方面应加强法治,健全完善明确的、具有针对性的法律规范,以及具有操作性的技术标准,把全国范围内的长城保护工作纳入法治化、规范化和标准化轨道;另一方面也应升级技术手段,引入现代科技。引入数字技术之后,人们通过手机就能“穿越”到长城,在线体验“爬长城”“观长城”。再结合考古发掘的研究成果,将来人们还有望在真实还原的历史场景中“修长城”,“亲历”长城的历史故事、文化故事和人物故事,甚至可以指挥千军万马,体验发生在长城内外的真实战事。

      此外,在一些长城段还发现了明代火炕、灶址等生活设施的遗迹,出土了锅、盘、碗、剪刀、铲子等生活用具,还原了明代戍边将士的日常生活。相信随着遗址遗迹的发掘和文物史料的收集、鉴定、解读、阐释,越来越多历史场景将得以重建和复原,引领我们穿越历史河流,回到鲜活的历史现场。借由历史场景的重建和历史文化知识体系的构建,长城也将获得新的生命。那些附着于长城之上的历史文化知识,或者说历史、文化、精神和价值意义上的“长城”,将有望超越物理形态的脆弱性,得到永恒的、愈益扩展深化的生命力。

      在历史上,长城既是劳动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也渗透着他们的斑斑血泪。无数戍边将士都在这里经历着战争与和平。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既有矛盾冲突,也有交流合作。这些历史的正反面都给当下和未来以深刻启迪。那个跨马扬刀就能夺人城池的年代,早已被扫进了历史的旧物堆里。和平、发展、交流、合作,已经成为文明世界的主流。对于现代国家来说,一个重要的使命就是对现代文明的体认、追求和实践。从这样的价值视野去审视,今天的长城早已不是征战杀伐之地,而是承载历史文化的名胜古迹,是全人类共同拥有的世界文化遗产。我们珍视长城,复原、讲述和阐释长城,就应该重视它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和精神价值,并落实为对于现代文明理念的自觉担当和追求。

      (作者:封寿炎,系媒体评论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