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快就出检查结果了?真快!”简单地在机器上完成一次视网膜影像人工智能健康风险评估,一分钟后结果就发到了手机上,各项指标均显示正常,8月20日上午,家住北京通州的刘阿姨在全国科技活动周主场活动暨北京科技周启动现场不禁感慨:“这几年的科技周,我都要来现场看一看,科技发展真是太快了。”
今年,科技活动周的主场“搬”进了北京市通州区绿心森林公园,以“走进科技 你我同行”为主题,以室内主题展区、户外互动展区和北京“云上”科技周虚拟展厅“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融合利用XR、全息投影等技术手段实现数字化展示,搭建场景实现重点展项沉浸式展示,实物模型与数字化内容结合,生动展现了科技创新成就与科普成果。
重大科技成果集中展示
“我站在‘天眼’的中心了!太壮观了!”来自人大附小的二年级学生胡裴之是个“航天迷”,此刻他正头戴VR眼镜“现场”体验FAST——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的壮观。在“活力汇”室内展区,科研人员利用VR、AR、MR及声光电等视觉技术将科学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天眼”、嫦娥五号探测器、“墨子号”量子科学试验卫星、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等大国重器和创新锐器都请到了活动现场。“我以后一定要实地去看一看‘天眼’。”胡裴之兴奋地说。
戴上头盔就能研究帕金森和癫痫?活动现场的侵入式脑机接口平台展示让观众大呼神奇。记者看到,现场展示的脑机接口设备样机具有小型化、无线传输、侵入式、刺激一体化的特点,搭载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脑机接口专用系统级芯片,性能指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已率先在智慧医疗、智能交互场景中应用。现场的科研人员介绍:“基于该类芯片我们还开发了互融式人机交互设备,可以用于运动员训练中肌电测试,更好提升训练效果。”
正午的阳光和高温根本无法阻挡观众的热情。在户外“创新之城”展区的C919大型客机模拟驾驶舱前,大家排起了长队。座舱内的布局、按键、航电仪表与真机完全一致,输入机场代码可以切换不同机场进行起降,还可以模拟引擎失效、油量过低、起落架故障等突发情况。“驾驶员”王先生全神贯注盯着显示器、拉起操纵杆,一气呵成降落在“香港国际机场”,周围顿时响起一阵欢呼声。
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前簇拥着众多年轻的车迷;可有效规避雷达探测的长航时仿生扑翼飞行器吸引了不少军迷;“怀柔一号”科学卫星模型前,科研人员向热情的观众详细介绍引力波的探测机制……“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的展示,激发了全社会的创新创造热情。”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表示,这将为加快推进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注入强大动力。
民生科技体现人文关怀
今年年初,北京冬奥的魅力令世人惊叹。本届科技周设置了“双奥之城”展区,包含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首钢滑雪大跳台、“雪如意”VR体验等展项,公众可现场参与冰壶挑战、冰上赛车、动感滑冰等互动体验,与“冰墩墩”“雪容融”亲密合影,并可了解冰刀解密、头盔黑科技等冬季运动装备知识,体会冰雪运动的畅快。
本届科技周首次开设科技消防板块。采用热红外探测技术的单兵智能搜救装置,可以在复杂多变的火场环境内辅助消防人员快速发现火点、搜寻被困人员,整套装置可与消防员的呼吸面罩高度集成,让消防员空出一只手做更多战术动作;搭载危险气液侦检平台的四足消防机器人可以提升消防人员远程抵近侦查效率;多模融合雷达生命探测仪在一次建筑物坍塌事故中成功定位到最后3名被困人员的位置和周围环境……“消防科技不仅提高了应急救灾的效率,也让消防员们更加安全。”展台上的科研人员自豪地说。
中医脉象采集与远程复现设备实现了医患零接触、跨时空诊脉,减少非看病支出;各型防疫机器人可以代替人工进入危险环境进行消杀或实现快速核酸检测。科技发展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愈加增添了人文关怀的温度。
绿色科技点亮“双碳”生活
“绿色之城”展区围绕“园林绿化与碳中和”设置展项,集中展示北京园林绿化科技创新成果,以及林地绿地在增汇、减排、适应等方面的新技术、新模式、新产品。大众可以在AR奇幻植物园“看”到从书中长出来的立体植物,用手“触碰”,还能看到含羞草“羞答答”合拢在一起。“低碳之路(鹿)”展项可以选取代表性的鹿类动物和迷宫完成低碳知识的科普宣传。还有“虫虫特工队”展示了如何在北京的绿色防控中发挥作用。
为响应国家“双碳”目标,本届科技周活动从参展、搭建、出行、餐饮、数据化管理等方面采取举措,确保主场达到绿色、低碳、节能标准,旨在打造一场无污染、低耗能的环保节能型活动,并形成大型活动低能耗低碳示范样板。
此外,“魅力通州”展区以宇宙探秘、生命科学及科普大课堂组成,以创新体验技术诠释时空与生命之间的交互关系。
据介绍,本届科技周活动期间,市科普联席会各成员单位、各区、在京创新主体和科普基地等,将同时开展各具特色、内容丰富的活动。科技部还将举办科研机构向公众开放、全国科普讲解大赛、科普援藏等示范活动,为公众了解、体验、分享科技创新成果提供多姿多彩的舞台。
(本报记者 张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