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8月18日 星期四

    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

    作者:本报记者 彭景晖 《光明日报》( 2022年08月18日 04版)

      【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

      8月17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成就与举措,并回答记者提问。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赵勇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统筹谋划和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集中起来讲就是五个“新”,即确立了“新思想”、明确了“新主线”、展现了“新面貌”、汇聚了“新力量”、形成了“新格局”。

    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实现历史性发展

      “去年我到西藏山南市的普玛江塘乡调研。当地百姓告诉我,过去这个地方交通闭塞,住的房子是土坯房。这次映入我眼帘的是一幢幢崭新的民居、一条条整洁的马路,老百姓家里家具齐全,非常整洁,都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发布会上,赵勇分享了自己调研的经历,他指出,民族地区曾是我国脱贫攻坚的难点和重点,脱贫攻坚给民族地区带来了历史性变化,概括起来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

      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通过脱贫攻坚,各族群众有了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好的医疗卫生条件、更优质的生活环境。这十年,民族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平均增长7.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平均增长10.2%。现在民族地区的人均寿命大幅度提高,西藏这十年人均寿命提高了整整4岁。

      各族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由过去一些群众“蹲在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变成现在“用双脚丈量致富路、用双手打拼好日子”;过去一些人“守着一亩三分地”变成现在“勇敢闯天下、走四方”。思想观念的变化带来了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用上了水冲厕所,用上了互联网,种地大多也实现了机械化。可以说,现在各族群众信心更足了、干劲更足了。

      民族地区的内生动力极大增强。各地建设了大批基础设施,仅铁路这一项,民族八省区十年增加了1.58万公里,同时建设了一大批园区,发展了一大批产业项目,发展的后劲越来越足。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得到巩固和加强。现在各族群众相互帮助、相互欣赏、相互支持的故事比比皆是,很多城市56个民族都齐全,多个民族成员组成的家庭越来越多。新疆110万名干部和160多万户少数民族家庭结对认亲,书写了新时代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感人故事。

      “中华民族一家亲,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赵勇表示,我们将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推动民族地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重点扭住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生态屏障“三个关键”,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完善差别化的区域支持政策,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

    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

      “2021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强调,必须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中央统战部民族工作局局长华彦龙指出,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我国的一个显著特征。

      华彦龙表示,在2019年召开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就是要教育引导各族群众准确认识中华文明起源和历史脉络,准确认识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准确认识中华文明取得的灿烂成就和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

      发布会介绍,在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方面,目前正在开展的一些重点工作包括:一是加强史料整理工作,进一步挖掘和运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考古实物、文化遗存,进一步完善中华民族历史叙述。二是加强学术研究工作,坚持多学科、多角度,加强考古学和历史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联合攻关,进一步回答好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等重大问题,为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奠定学理支撑。三是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将反映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的最新成果,纳入教材、进入课堂、融入生活,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孩子心灵深处;依托自然人文景观、民族节庆活动以及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让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不断深入人心。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打造的一块“金字招牌”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打造的一块‘金字招牌’,它发端于新中国成立之初,发展于改革开放后,党的十八大以来得到了创新性的发展,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效,体现在多个方面。”赵勇介绍。

      创建工作已经成为各族群众履行维护民族团结义务的一个生动实践。宪法规定每个公民都有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创建工作为公民履行义务搭建了很好的平台。现在创建工作已经拓展到企业、乡村、机关、社区,可以说在群众身边就有民族团结进步的阵地,有民族团结进步的活动,还有民族团结进步的群众组织。老百姓都更加自觉地参与到民族团结进步的实践活动当中来。

      创建工作已经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个重要抓手。新修订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指标体系,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几项战略任务细化成了创建的主要指标,形成一个指挥棒,使创建工作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来开展。

      创建工作已经成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助推器。各个地方都把创建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创建+东西协作”“创建+产业发展”“创建+社区治理”等多种形式,既促进了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又改善了民生,解决了群众的实际问题。

      “我们将按照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把创建工作不断引向深入,打造创建工作的‘升级版’。”赵勇进一步解释,一是要深化内涵,更加突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二是要丰富形式,根据各行各业的特点和各个地方的实际,创造更多便于群众参与的好的载体和抓手;三是要创新方法,做到东中西部、城市乡村全覆盖,通过打造“升级版”吸引更多的各族群众自觉参与到民族团结进步实践中来。

      (本报记者 彭景晖)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