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8月17日 星期三

    彭锋:向世界讲述中国艺术故事

    作者:王笑妃 《光明日报》( 2022年08月17日 13版)

        彭锋近照   光明图片

      【走近文艺家·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

      他是研究艺术理论的学者,也是国内国际重要艺术展的策展人。他做学术和策展始终保持着朴素的初心:让全世界了解中国美学、爱上中国艺术。今年国际美学协会改选,他当选为副主席,他希望未来在国际上更好地为中国艺术、中国美学发声。

      走进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彭锋的办公室,目光所及之处堆满了各类书籍。戴着金丝边眼镜、穿着清爽蓝色格子衫的彭锋,正捧着一本厚重的英文学术著作如痴如醉地阅读。

      “如果有人把我的成长经历和我今天的成就联系起来,也许会大吃一惊:从前农村的‘野孩子’,如今不仅做研究、当院长,还能写剧本、策展,是怎么做到的?”坐在书海中的彭锋笑着说。

      童年跟着爷爷在乡下的“野蛮生长”,恰恰激发出了彭锋人生的无限可能,“爷爷从不拘束我,他培养了我的吃苦耐劳,也塑造了我天马行空的个性。我想成为不被定义的人,探索人生不同的活法”。彭锋热爱美学和艺术,凭借敢想敢干和能吃苦,他做到了“分身有术”,在学术、策展、编剧等方面多点开花。

      无论是做学术,还是策展,彭锋都有一个朴素的初心:让全世界了解中国美学、爱上中国艺术。

      在北大求学、工作期间,学界前辈的指导对彭锋影响很深。他的导师北大哲学系叶朗教授,教会他要有“理论感”,要具备广阔的理论视野。陈来教授在北大时,曾对他说:“彭锋应该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不久前去世的北大哲学系张祥龙教授,则教导他:“用什么去跟国际竞争?要用我们中国自己的传统。中国传统美学、传统艺术里有很多宝贵的东西,我们要把它们阐发出来、讲给世界听,做有中国底色的国际学者。”

      前辈们的谆谆教诲,彭锋铭记在心,围绕理论感、国际视野、中国底色这三个关键词,他将国家的需要作为科研的方向,致力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学理论学科,积极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学研究走向国际前沿。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做国际学者,要先过英语关。2000年,日本的一个学术期刊向彭锋约了一篇英文稿件,他写完之后请一位美国老先生批改,没想到稿子退回时几乎每句话都被修改过,彭锋的脸羞得通红。作为湖南人,彭锋学英文时最大的困难是有很多音发不出来,这导致他的口语和听力都很差。但他“只相信勤奋,不相信天才”,坚持每天早起,花一两个小时大声朗读英语,直到把舌头练“柔软”。至今,开车时他还坚持播放英文电台练听力。投稿英文期刊,也总会找英语母语的人过目,自己再反复磨稿三四次。

      2001年,彭锋第一次参加在东京举办的世界美学大会时,发现参与中国美学论坛的观众寥寥无几。原来,世界美学大会是按学者的学术成就安排发言会场的,低等级会议可能同时进行十几二十个,观众就会被分散;高一级的分场大会一般同时进行三至五个,就能有上百的听众;最高级别的全场大会,全体参会者都会聆听。从那一次起,彭锋就默默地想,终有一日他要站在全场大会上,向世界讲述中国艺术的故事。

      作为学者,彭锋研究艺术而不从事创作。但是,想要策划好的展览,光懂艺术理论是远远不够的。彭锋曾在原中央工艺美院、中央美术学院等代课,接触到许多艺术家。彭锋笑称:“我从听课的艺术家那里学到的,不比他们从我的课堂上学到的少。”油画绘制的程序比较复杂,每个艺术家的配方都不一样,彭锋为了了解艺术家的创作过程,曾对画家说:“我给你写艺术批评可以不要报酬,但需要你从头至尾画一幅画给我看。”这样,彭锋一边到处“拜师学艺”,积累油画、雕塑、新媒体艺术等创作、欣赏的相关知识,一边运用“学习成果”和理论积累,策划了许多具有中国性、当代性的展览。

      2011年,彭锋从15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担任第54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馆策展人,以“弥漫(中国气味)”为主题的展览引起国际艺术界的广泛关注,英国《金融时报》、美国《美国艺术》、法国《艺术新闻》等国外媒体争相报道。2013年,第19届世界美学大会召开,彭锋终于登上了全场大会的发言席,让世界各国美学研究者倾听到中国艺术故事,这一个小时,彭锋足足盼了十二年。

      如今,彭锋也在不断思考如何提高中国艺术在国际上的话语权。“我逛西方的博物馆,发现他们大部分是按美术史体系进行收藏和展示的,都是从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艺术开始,然后是文艺复兴、巴洛克等风格,再到后面现代、当代艺术……这样一条线索串起来很清晰,每个时代都收录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而国内目前还没有‘像美术史教科书一样’的博物馆,能基于中国立场、按中国美术史发展演变的顺序进行收藏和展示。”彭锋认为,应当建成一个以美术史体系为线索收藏中国艺术品的“标准美术馆”,更好地讲述中国艺术的故事。“今年国际美学协会改选,我有幸当选了副主席,相信之后在国际上可以更好地为中国艺术、中国美学发声。”彭锋说。

      采访中,彭锋还多次强调,研究中国艺术,不能满足于当“中国一流”,要争当“国际一流”。他认为自己作为北大艺术学院院长的职责就是“架桥”,不仅要将中国的学生培养成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还要面向全球招生,在国际社会培养出具有中国价值观的人才。“我希望退休前将北大艺术学院建成全球顶尖的艺术学研究和教育中心,吸引全世界热爱中国艺术的学生来学习,热爱中国艺术的外国专家来研究和教学,在国际上扩大中国艺术研究和传播的有生力量。”彭锋目光坚定。

      (作者:王笑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