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讲述】
我们沙洲村是中央红军长征时期“半条被子”故事的发生地。2017年,我们村新建了村服务中心,配备了卫生室。80多平方米的卫生室宽敞明亮,60多种常用药品,电子显示屏、电脑、打印机等现代化设备,让人很难想象卫生室从前的样子。
我母亲是村里的第一个医生。20世纪80年代,母亲去县城接受培训,掌握了一些医疗卫生常识和疾病诊疗知识,便承担起了全村的医疗工作,我家那简陋狭小的土坯屋也成了村里的“卫生室”。更多的时候,母亲会背起医药箱,上门为村民们诊治。
2018年,我成为沙洲村卫生室的医生。在村里的大力支持下,我去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学习了3年。
2020年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我们村考察。在村服务中心、卫生室,总书记了解了基层公共服务工作和基本医疗保障情况,给了我们莫大的鼓舞。近两年过去,我们村卫生室又有了不少新变化:增添了自动除颤仪、中频治疗仪等各种设备,药品也增加到了100多种;装了新的医疗报账系统,患者的医药费在卫生室就可以按比例报销;病人看病只需“扫一扫”,就能显示个人基本信息,节省了就诊时间,有效提高了诊疗效率。
现在,母亲当年外出就诊的医药箱还摆在我案头。每每看到它,我都会提醒自己:作为一名乡村医生,村民的健康就是我的责任,必须主动靠前、用心服务。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张胜、高建进、苏雁、陈元秋、耿建扩、禹爱华、龙军、宋喜群、王冰雅、王斯敏 本报通讯员 黄瑞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