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8月15日 星期一

    【这些文化遗存现今的模样⑰】蜀道如今不再难

    作者:本报记者 李晓东 《光明日报》( 2022年08月15日 01版)

        广元明月峡古蜀栈道 雷建摄/光明图片

        扫码看视频 感受今日“蜀道畅”

      【这些文化遗存现今的模样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诗仙李白的不朽诗篇《蜀道难》,让无数人对古蜀道的奇丽险峻印象深刻。

      自古以来,往返川陕,几乎都绕不开这条通道——

      它穿越秦岭与大巴山两组山脉,如游龙般“行踪不定”,忽而在溪流峡谷和悬崖峭壁间消失不见,忽而倏地从看似完全不可能的地方探出头来……

      古蜀道,今安在?

      初秋时节,我们驾车从成都出发,沿着108国道来到位于广元市剑阁县境内的剑门关。在李白笔下,“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可谓蜀道上的险中之险、难中之难!

      一下车,记者顿时被扑面而来的景象震慑住了——横断南北的大小剑山如两扇沉重大门,绝壁对立、高不可攀,仅在中间留下一条缝隙。从剑门关继续往北,景致愈发让人心跳加速——

      秦岭余脉与龙门山脉在此角力,不同的岩层杂糅交叠,自西北而来的嘉陵江用亿万年时间撕开了一条逼仄峡谷。

      “欢迎来到明月峡!”在明月峡工作人员赵春菊指引下,记者尝试着走了一段依照古时技艺复建的栈道。脚下是怒号的波涛,头顶是望不见顶的高山,天梯石栈相接处,需要手脚并用,确实“愁不可攀”。

      记者在此放飞了一架无人机。监视器中,一幅古今交融的画卷徐徐展开——

      谷底,嘉陵江水道惊涛翻卷,岸边礁石上,纤夫鸟道痕迹犹存,绝壁和山巅上,先秦栈道、金牛古道若隐若现……

      无人机飞到更高处,只见层峦叠嶂中,一条条高速公路、高铁轨道,如生生不息的血脉,于大山肌理间时隐时现……

      “为了出川,川人不知付出了多少艰辛!”朝天区交通局副局长郭崇安是本地人,对这一带的交通之变了如指掌。

      1952年7月1日,穿越秦岭的宝成铁路破土动工。“那场景,可以用开天辟地来形容!”郭崇安说,修建宝成铁路需要打穿上百座大山,填平数百道深谷。仅炸山平沟的土石方就有6000多万立方米,按高宽各1米算,“长度足以绕地球赤道一周半”。

      将近6年艰辛奋战,宝成铁路全线通车,被誉为中国人破解“蜀道之难”的里程碑。时任国务院副总理贺龙出席并剪彩,动情地说:“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又一次伟大的胜利!”

      川人与路较量并获得胜利的故事,今天还在继续。

      沿着前辈们留下的道路,新时代造路者用新技术新方法,向岩层深处要空间,超大桥梁、超长隧道打通了越来越多的“新蜀道”,构建起一张上天入地、通江达海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

      2017年12月6日,沿着古蜀道“金牛道”布线,首条穿越秦岭的高铁西成高铁正式通车,四川从此融入了全国高铁网;

      2020年6月30日,凉山州布拖县阿布洛哈村正式通车,标志着我国最后一个不通公路的建制村通车;

      截至2021年底,四川省铁路运营里程超5600公里,其中高铁运营里程1390公里,从成都青白江开出的中欧班列抵达欧洲多个国家……

      “蜀道难”,早已变成了“蜀道通”“蜀道畅”!

      “新中国成立之初,四川全省有60%的县不通汽车。但是现在,全国公路通车总里程最长的、农村公路总里程最长的,都是四川。路通了,老百姓的日子也好过了!”郭崇安的语气里满是自豪,“去看看!眼见为实。”

      继续沿108国道前行,一路来到曾家山脚下,又盘山而上,穿云透雾后到达山顶。公路旁,一片土地铺向远方,平坦展阔。

      郭崇安介绍,曾家山是广元市朝天区一块喀斯特高山台地,平均海拔1400米。由于海拔高、交通不便,这里曾流传着一句老话:“要想曾家山人吃饱饭,除非再造一个太阳!”

      如今,高铁站建到了曾家山脚下,村村通上了客运班线,曾家山片区也成了远近闻名的休闲度假胜地,还建成了200多个物流配送网点。放眼望去,车水马龙、物流繁忙,这里的蔬菜和优质农产品正被一车车运走,远销全世界。

      “看来老话说得也不对,解决曾家山人吃饭问题,再造个太阳不管事,还是得多修几条路咧!”郭崇安的话里透着四川人特有的幽默。

      他又向记者讲起了远在700公里之外的阿土列尔村。“那个村在大凉山深处。被称为‘悬崖村’,与外界相连的唯一道路,就是垂直于绝壁的17条藤梯。这些年,藤梯变钢梯,山间架起货运索道,小山村变成了‘网红村’,村民们破天荒吃上了‘旅游饭’,日子别提多巴适喽。”

      一南一北两个故事,印证了他在采访开始时向记者“吹下的牛”:“现在,村民不管在哪座高山上,一抬脚,就能上车了!”

      更多的幸福通道正在打通。郭崇安细数——现在,各类出川大通道已达40条;遍布山川原野的公路通车总里程39.9万公里、居全国第一;公路和客车都实现“村村通”;成都拥有两座国际机场,已开通国际航线131条……

      交通通,则信息畅、百业兴。

      “如果没有交通巨变,四川怎么能做到62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又怎可能接得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这样的国家战略!”郭崇安感慨,“往大里说,这十年,全省经济总量连跨3个万亿元台阶,2021年经济总量突破5万亿元,比2012年增加了一倍多;就眼前说,我在交通局这10年,朝天区的公路里程增长了近10倍,老百姓的物产得以走出大山,变成了大把的钞票。穷山沟变成了风景区,旧乡村实现了新型城镇化。这样的路是我们干出来、拼出来的!”

      大道出川,通江达海。如果李白活在当下,这位四川老乡还会“侧身西望长咨嗟”吗?

      (本报记者 李晓东)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