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讲述】
从2020年开始,重庆在全市范围内设置“劳动者港湾”,为环卫工人、交巡警、外卖送餐员、出租车网约车驾驶员等户外劳动者提供临时休息场所,让他们推门进来就能歇歇脚、解解乏。
实际上,2012年,为了解决环卫工人休息难问题,我们沙坪坝区就依托已有的公共卫生间管理房、工具房和部分街边门店,在全区铺设了约200个“环卫爱心驿站”,为环卫工人提供了有凳子休息、有一口水喝的简单服务。
随着时间推移,“环卫爱心驿站”受众少、地方小、功能简单的局限性逐步凸显。我们区对原有的“环卫爱心驿站”进行了站点精简和功能升级,一批焕然一新的“劳动者港湾”呈现在公众面前。现在,我们服务的对象更多了,从环卫工人扩大到了所有户外劳动者;休息区域更大了,功能也更齐全,除了提供空调、冰箱、微波炉、热水壶等常用设施,还增加了无线上网功能,让劳动者们享受更多便利。
“劳动者港湾”的建设,汇聚了多方力量。截至目前,沙坪坝全区一共有46个“劳动者港湾”。除自建的固定站点外,我们还引入社会资本,建设了5个移动亭式的“劳动者港湾”,重点布置在服务密度相对较低的西部区域,推动该项目覆盖整个户外工作者群体。
对于广大户外劳动者来说,舒适的港湾不仅是一个服务场所,更是一个文化平台。我们在“劳动者港湾”进门处摆上杂志和宣传册,让这里成为传达政策精神、分享时事消息的中转站。墙上张贴着一些优秀户外劳动者的照片,展现他们日常工作中平凡而光荣的风姿。在这里,一座有温度的城市为广大户外劳动者提供着便利、记录着荣誉,也让劳动者们体会到了自己与城市之间的紧密关联。
现在,知道“劳动者港湾”的人越来越多了。那些常来常往的出租车、网约车司机和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等等,都对“劳动者港湾”赞不绝口。不少市民朋友也循迹而来,在重庆40多度的酷热中享受一份体贴的凉意。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张胜、张国圣、赵秋丽、冯帆、耿建扩、陈元秋、夏静、张锐、张哲浩、王斯敏 本报见习记者 黄汉鑫 本报通讯员 徐梦玲、沙红翠、郭妍君、赵元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