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讲述】
我是土生土长的青海人,湟水河是我们的母亲河。从当上责任河长的那一刻起,我就下定决心,要守好护好母亲河。
在西宁市,像我这样的各级河湖长有1200多名,全市的75条河流、23座水库、96座涝池、18处万亩灌区、4处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1处重要湿地及其他人工水体等涉水区域,全都在河湖长制的管理范围内。每一位河湖长都分配了管辖河段,做到河湖管理无盲区无死角。
2019年,我所在的科普路社区开始承担湟水河文苑桥至文亭桥区间的河湖治理工作。别看只有1.6公里的距离,却有很多人参与其中:河湖长、河湖检察长、民间河长、警城联勤、专职巡查员、河段保洁员……水环境越来越好的背后,是我们每个人的不懈努力。
现在,巡河已经成为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只要有空,我都会来河边看看,仔细观察河道的水质情况,对群众的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检查河岸的基础设施是否正常,日行两万步那是常有的事。
河长的工作不仅是围着河边“打转转”,而且要把每个人都动员起来。每周五下午,社区都会组织志愿活动,由党员带头,发动辖区单位和热心居民,大家拿着扫帚、钳子等工具,清理河岸边的垃圾。我们还发放《保护河道倡议书》,把保护生态、爱护环境的种子播撒到每个人的心田。河岸步道旁的河湖长公示牌上有我的联系方式,通过手机就能反映问题,我们也会第一时间联系相关部门予以解决。
就在前两天,有位细心的市民发现河岸旁的大树上有很多虫子,立刻联系我:“我担心是病虫害,你们赶紧去看看,这么好的树,可别出啥问题。”接到电话后,我第一时间来到河边,联系有关部门确认病虫害情况,及时打药,成功避免了虫害进一步扩散。
这些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河道干净了,河水清澈了,河堤植被覆盖率更高了,走到哪里都是绿树成荫,漫步在干净整洁的步道上,巡河自然也成了美的享受。
如今,看到沿河散步休闲的群众越来越多,我越发体会到河长工作的责任和意义所在。有志愿者开玩笑说,河长的工作“越来越不好做了——专门去捡垃圾,却见不到一片垃圾”。我想,这不就是河湖治理成效的直接反映嘛。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守护下,湟水河一定会越来越美。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张胜、张勇、任爽、杨珏、万玛加、王雯静、王斯敏 本报通讯员 赵璐、马丽红、韩冰、武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