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论坛】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强调:“谋划和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必须深入分析国际国内大势,科学把握我们面临的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
善弈者谋势,善谋者致远。回首百年逐梦的苦难辉煌,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中国共产党在苦难中铸就辉煌、探索中收获成功、转折中开创新局。一个又一个胜利背后的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把握历史大势,正确处理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善于抓住和用好各种历史机遇,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从无产阶级革命这个世界大势中诞生,走在了时代前列,成为时代的弄潮儿;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救亡强烈愿望的大势出发,准确把握国内主要矛盾和阶级关系的新变化,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战结束后,中国共产党准确把握民心所向和大势所趋,以摧枯拉朽之势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国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基于对时代潮流的深刻洞察与世界大势的科学判断,中国共产党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积极把世界机遇转化为中国机遇,把中国机遇转化为世界机遇,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辨方位而正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顺势而为,奋发有为,我们就能够更好前进。”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国际局势和新冠肺炎疫情相互交织,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大国博弈日趋激烈,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上,党和人民事业能否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取决于我们能否准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确定中心任务,取决于我们能否深入分析国际国内大势,科学把握面临的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
科学把握我们面临的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关键在党。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战胜风险挑战中壮大。要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始终赢得人民衷心拥护,必须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
全党必须深刻认识到,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将长期存在,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将长期存在,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实践一再告诫我们,管党治党一刻也不能放松,必须常抓不懈、紧抓不放,决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始终以清醒坚定的态度、未雨绸缪的眼光迎考备考,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
科学把握我们面临的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战略为本。察势者智,驭势者赢。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正确的战略需要正确的策略来落实,要把战略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统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前进道路上仍然存在各种风险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强化战略思维,保持战略定力,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把谋当下和谋未来统一起来、着眼未来谋当下,把谋事和谋势统一起来、立足大势谋大事;牢牢掌握战略主动权,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以正确的战略策略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奋力创造新的时代辉煌、铸就新的历史伟业。
科学把握我们面临的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依靠斗争。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奋斗的脚步从未停歇,中国共产党靠斗争赢得过去,更要靠斗争开辟未来。在开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中,必须勇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实现伟大梦想、战胜艰难险阻,必须发扬斗争精神,把握斗争方向,把握斗争主动权,坚定斗争意志,掌握斗争规律。要善斗争、会斗争,提升见微知著的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洞察先机、趋利避害。通过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与专业训练,在急难险重中淬炼斗争本领,在伟大实践中接受检验和考验。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大无畏气概,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好,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作者:袁秀,系河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