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8月05日 星期五

    幸福花开 三涧溪暖

    ——山东省济南市三涧溪村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生动实践与启示

    作者:光明日报调研组 《光明日报》( 2022年08月05日 05版)

        三涧溪村焕然一新的安置房。资料图片

        三涧溪·农事汇益农社农特产品展销中心。资料图片

        三涧溪数字服务中心。资料图片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双山街道三涧溪村是一个古老的村落,由东涧溪、西涧溪、北涧溪三个自然村组成,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2018年6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三涧溪村考察。他指出,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积极培养本土人才,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选好配强党组织带头人,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为乡村振兴提供组织保证。

      近日,光明日报调研组一行走进三涧溪村,沿着总书记的足迹,探寻三涧溪成功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村的“基因密码”。

    党建引领:打造社会治理新标杆

      前不久,电视剧《三泉溪暖》在央视综合频道热播,三涧溪村又一次成为关注的焦点,电视剧开播后,来三涧溪村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这个电视剧讲的就是我们村的事!”三涧溪村村民叶家珍告诉调研组,剧中乡村成社区、农院起高楼、超市变网店的场景,都是我们三涧溪村近年来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真实写照。

      三涧溪村所发生的变化正是得益于党建引领。高淑贞到三涧溪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后,从抓党建入手,通过抓班子带队伍,发挥党员带动作用、以党风带家风促民风,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三涧溪村短时间内实现了由“乱”到“治”的蝶变。

      走进三涧溪村党群服务中心,发现有这样一块展板,全村每个党员的名字、要发挥的作用都明确标注在展板上,向村民公开。三涧溪村制定了“党旗飘飘映四邻、四邻联动党放心”和“亮出党员身份、接受群众监督”等工作机制。创造性地实行了“捆绑式、积分制”考评办法,把每位党员家属的表现也列入党员个人积分,每半年组织街坊四邻对“党员家庭”进行民主评议,让党员家属参加党员点评活动,起到“一人带全家、全家带四邻”的效果。

      “我们村正是从这些‘小事’‘实事’入手,以党风带家风、以家风促民风,形成了充满活力、团结和谐的社会风气。”三涧溪村党委书记高淑贞讲起村里的这些创新做法如数家珍、头头是道。

      “产业增长点在哪里,合作社就建在哪里,党组织就延伸到哪里”是三涧溪村一直遵循的发展思路。2016年,三涧溪村党支部借升格为党总支的时机,提出了“把支部建在产业上”,成立个体私营企业、创业青年、康养服务三个党支部。随着党员队伍的不断壮大,三涧溪村党总支升格为党委,三涧溪村党委又筹划增设物业管理、古村旅游两个党支部。五个党支部各有特点,每个党支部书记均由合作社或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要负责人担任,以确保党建引领在各个产业中发挥主导作用。

      “每个小产业就像一列运行的小火车,而党支部就是火车头,火车头动力十足,带领的火车厢才跑得快。”高淑贞的话非常接地气儿,但又富含道理。

      在三涧溪村,党建引领不仅体现在产业发展上,更蕴含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中。三涧溪村实行“党建+居民自治”的网格化管理,其中,一个网格就是一栋楼,楼长、管理员、安全员、信息员4人共同管理和服务网格内居民,激发了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村内的矛盾少了,百姓的烦心事没了,村子的发展便没有了后顾之忧,处处充满着邻里和睦、共谋发展的劲头。如今,三涧溪村已经成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平安家庭创建先进示范单位”“省级文明村”。

      “我们要以党建为引领,始终走在全国前列,推进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确保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安定有序,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社会治理格局,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乡村治理新路径,打造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标杆。”高淑贞充满自信地向调研组介绍三涧溪村今后的发展方向。

    产业强基:打造共同富裕新平台

      在三涧溪村北部,一栋长76米、高13.5米的粉红色猪形建筑“章小福”农乐园拔地而起,已初步建设完成,将于今年9月正式开园。其憨态可掬的造型已经吸引了不少慕名而来的游客,成为当地新晋的网红地标。

      “‘章小福’是我们公司打造的农业综合体,一层为农产品分拣、包装及冷链仓储,二层是农创空间。开园后将成为集休闲观光、研学旅游、劳动体验、农事科普、猪文化为一体的农业旅游园区,促进一二三产融合。”济南源虎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元虎介绍。

      王元虎和妻子李少清正是三涧溪村第一批返乡创业的大学生,他们于2009年返乡创业养起黑猪,目前,团队已发展到60多人。

      “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四年来,三涧溪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叮嘱,村“两委”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积极推动创业就业,拿出了一份令人振奋的成绩单:2018年到2021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6万元增长到3.1万元,集体资产从1.89亿元增长到2.73亿元,村集体年收入从263万元增长到829万元,2022年有望突破千万元。

      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必须有产业平台。近年来,三涧溪村通过开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整个村域空间都变成了集聚人才创业、吸纳村民就业的大平台,凝聚起了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势能。在三涧溪这个大平台上,工业园、农创园、美食街、农事汇、古村游等一个个小平台竞相绽放,形成了“南工、北农、中旅”的发展格局,促使村民实现了多渠道增收。

      利用村里流转出的4000余亩土地建设而成的集约型工业园,吸引了70多家企业在此落户,为村里800多名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岗位;新近开发的美食街、古村游等产业项目,以“群众参与、出资入股、年底分红”的方式,带动580户村民进入产业化链条,成为撬动村民增收的新支点;为返乡创业人员量身打造的绿涧农创园,在科技孵化、租金减免、市场销售、品牌打造、小额担保贷款以及后期融资等一系列服务的加持下,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乡创业。

      三涧溪村投资建起农业创业园、乡村振兴学院,为青年创业搭建平台载体,开展教育培训,并根据创业人才年龄、学历、特长等实际情况,积极提供“保姆式”全方位创业服务。

      “在三涧溪,只要人不馋不懒,到处都有挣钱的地方。我在村里搞接待、做服务,还加入了好几个合作社,年年有分红。”作为三涧溪的村民,刘维荣的幸福感、自豪感溢于言表。

      “三变”改革+平台建设,把三涧溪的资源、资金、劳动力真正盘活利用起来,让村民就业有门路、创业有出路。如今,三涧溪的村民享有入股分红、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等多重保障,村里的老年人、困难户还享受村集体的福利,村民的共同富裕道路越走越宽。

      “三变”改革,改出来富民强村振兴路;平台建设,建出来就业创业新天地。“我们将进一步补齐发展短板,扎实推进预制菜、农乐园、民宿旅游等项目建设运营,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为周边老百姓的农产品增加销售渠道,为片区其他村民增加就业门路,实现‘不出家门就挣钱,不出村头就挣钱’。”谈及未来,高淑贞目标明确。

    文化铸魂:打造精神富足新高地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三涧溪村村民赵锡晨向调研组介绍说,“在丰富‘家’文化内涵、推进家风建设的同时,我们村创建了‘家’字型平安建设管理体系,以小家的和谐促进大家的繁荣,解决了村庄发展凝心聚力的问题。”

      如今,三涧溪村村民在经营好自己小家庭的同时,如同石榴籽一般团结在村集体的大家庭中,以“小家”联“大家”、以“大家”促“小家”,形成了“一个家庭延伸四邻,一家平安连成一片”的帮扶格局,造就了一片和谐共进、繁荣发展的亮丽风景。

      “现在我们大家伙就想着怎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让我们村越来越好,让我们的钱包越来越鼓,就像我们高书记说的‘靠勤劳就能致富,靠奋斗就能幸福’。”村民邢守祥深有感触。

      在三涧溪村“家”文化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青年人选择回到家乡、建设家乡,带动周边村民共同致富。“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积极培养本土人才,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依托“家”文化的情感纽带,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在三涧溪村正逐渐成为现实。

      在“家”文化的基础上,三涧溪村深挖“夯”字精神内涵,以“夯”字铸就新时期推进农民农村发展的务实之魂、求真之魂、稳进之魂。

      “‘夯’表示劳动时需要出大气力,做事情需要多付出,下的力量越大,基础就越实。”高淑贞进一步解释说,“打夯就是把地基砸密实,这是盖房子的一个关键步骤,地基要是夯不密实,日后房子盖好了就会有塌陷的风险。这和我们做好农民农村工作的道理是一致的,只有站在农民的角度上,花大力气、下大功夫做好农村发展的基础工作,才能避免走弯路,真正实现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

      为了进一步加强村民的精神家园建设,三涧溪村通过组织开展“平安家庭”创建、设立“善行义举四德榜”以及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孝德人家、好媳妇好婆婆、好家长好儿童等评选活动,使村民积极参与到乡风文明建设之中。据了解,三涧溪村里有各种文明称号的村民已经超过了三分之二,乡风文明在这里正成为现实。

      “作为我们村‘善行义举四德榜’榜单上的一员,我感到非常荣幸,我觉得我只是做了身边人都会做的事,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认可,以后我更要以身作则,多给予他人力所能及的帮助。”村民赵淑珍的话语朴实而又真诚。

      一到晚上,在三涧溪村宽阔通明的文化广场上,音乐声便随风而起,村里的阿姨们随着欢快的乐点跳起了广场舞。在不远处,小伙子们在足球场、篮球场上你追我赶,挥洒着汗水,释放着快乐。打羽毛球的、唱戏曲的、聚在一起乘凉聊天的村民们都集聚在这里,呈现一派祥和景象。

      “现在,我们村建起了文化广场、老年活动中心和健身广场,成立了庄户剧团、秧歌队、老年戏曲艺术队等,娱乐活动十分丰富,现在都没人有打牌赌博的心思了。”三涧溪村村民们纷纷说道。

      在移风易俗方面,三涧溪村通过村里“红白理事会”的积极引导,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过去娶媳妇大家都讲究面子、讲究攀比,得花几万块钱到几十万块钱,给有些家庭造成了很大压力。现在我们提倡婚事简办新办,已经看不到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相互攀比的婚礼陋俗,确实减轻了群众的经济负担,也更加符合现在年轻人的需求。”赵永发是三涧溪村“红白理事会”的成员,他感触尤为深刻。

      通过“家”字聚力、“夯”字铸魂以及文明创建和移风易俗的推进,三涧溪村村民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文明的乡风沁润了每一个三涧溪人。

    生态为先:打造美丽宜居新家园

      “这是乡村吗?走进三涧溪,你不由得会生出这样的疑问。是的,这仍然是乡村,只是已经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乡村印象。坐拥田园景致,深藏文化底蕴,不仅拥有城市的整洁便利、井然秩序,还保留着乡村的山清水秀、浓浓乡愁。溪畔嬉闹玩耍的孩童,沐浴在暖阳下的老人,蓬勃向上的青壮年,都是美好生活的守护者和见证人。”

      这是三涧溪村村民黄大会曾在其发表于自媒体的一篇文章《三涧溪村欢迎您》中对村子的描述,这也是每一个居住生活在三涧溪村的村民的真实感受与体验,这更是三涧溪村党员干部和全体村民的不断追求:把三涧溪打造成城市人向往、农村人留恋的幸福家园。

      调研组在村里看到,党群服务中心、小学校、卫生室、村史馆、篮球场、笼式足球场、文体广场等一应俱全,路网、管网、绿化、路灯、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18公里的环村道路整洁亮丽,新能源充电桩驻村服务,村内新颜、新景、新风貌随处可见。现在村子的污水集中处理率和垃圾收集处理率均达到100%,绿化覆盖率高达50%以上,敬老院的扩容提升让更多老人老有所养。通过近几年的发展,三涧溪的村容村貌和基础设施又更上一层楼。

      更让村民高兴的是,1868套安置房已基本建设完成,即将成为村民们“安居”的重要保障。“我们都特别期盼这一天的到来,等分完房之后,我们村的旧村改造工作就完成了,村民们都将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村民刘亚楠说。

      现在的三涧溪村已经在人居环境、公共服务、生活便利程度等方面实现了“城乡等值”的美好生活。同时,作为城郊融合类村庄,三涧溪的乡村资源价值显著提升。

      三涧溪村从2008年开始就开启了古村保护之路。目前,村里修复建设了富荣古街、鹁鸽楼、藏书楼、石岗子广场、老戏台,疏通300米古地道。三涧溪要在实现“城乡等值”的基础上充分挖掘乡村多元价值之美,吸引更多的人建设三涧溪、品味三涧溪。

    方向引领: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走出三涧溪村,调研组一直在思索,三涧溪村成功的“基因密码”到底是什么呢?作为山东省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示范村,三涧溪村又能为其他乡村带来怎样的经验和启示呢?

      党建引领是动力之源。要有强有力的党组织做保障,要有精明能干的“头雁”做引领。三涧溪村的成功离不开党支部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转变,离不开党员干部的统筹谋划、艰辛付出。

      产业构建是发展之基。要有多元化的产业做基础,要有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乡村人才做支撑。三涧溪村从过去的小锻打、小煤矿、小石灰窑、小焦宝石矿“四小”产业发展到今天的“工业园、农创园、美食街、农事汇、古村游”等一个个大平台,正是产业与人才相得益彰、互促共进的结果。

      乡风文明是精神之魂。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为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三涧溪村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党群服务中心、乡村振兴纪念馆、文化广场等一个个文化活动场所的建设,到“家”文化、“夯”文化等一个个文化品牌的打造,处处都体现出鲜明的文化特色,彰显着浓郁的文化魅力。

      环境优美是安居之本。要不断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通过打造宜居宜业的舒适环境来吸引人、留住人。三涧溪村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坚持绿色发展,把一个普通的传统村落建成了现代版的“富春山居图”。三涧溪村的成功不是偶然的,今天的三涧溪村正按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定前行,正在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作者:光明日报调研组 调研组成员:本报记者赵秋丽、冯帆;山东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袁红英,副研究员徐光平、樊祥成,助理研究员曲海燕)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