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8月03日 星期三

    佩洛西窜访中国台湾地区无法改变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历史事实

    作者:王英津 《光明日报》( 2022年08月03日 03版)

      佩洛西作为美国众议院议长,是美国政坛的第三号人物,身份极为特殊。她出于不可告人的个人和政党盘算,铤而走险率团窜访台湾,激起了全体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美国行政部门不仅不对佩洛西此举进行实质性阻拦,反而还以三权分立为借口替其开脱辩解。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美国行政部门在与佩洛西“唱双簧”。不论佩洛西以任何形式、任何理由赴台活动,都是升级美台官方交往的重大政治挑衅,中方绝不接受,中国人民也绝不答应。

      一般来说,国家议会与国家议会之间经常交流互访,这是两国议会的内部事务。但这种互访有两个特点:一是主体限于国家议会与国家议会之间,二是性质和内容多侧重于议会间事务性工作交流。显然,佩洛西窜访台湾完全不符合这两点。一方面,台湾并非一个“主权国家”,而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美中两国存有外交关系的情况下,佩洛西窜访台湾无疑严重违背了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另一方面,佩洛西不是出于议会日常工作交流的目的窜访台湾,而是故意通过此行为“台独”势力撑腰打气,其险恶的政治动机一目了然。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将佩洛西窜访台湾与主权国家之间的“议会外交”混淆,这纯粹是无稽之谈,其所谓“佩洛西‘访台’引发紧张局势责任在于北京”的说辞,更是倒打一耙、“贼喊捉贼”。

      佩洛西窜访台湾严重背离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是向“台独”势力发出的严重错误信号,是对一中原则赤裸裸的挑衅,也是对亚太地区和平稳定的巨大破坏。其对未来中美关系、两岸关系、亚太地区和平稳定的负面影响将是长期而巨大的。

      其一,进一步暴露了美国的霸权主义本质。一段时间以来,美国执意加大对华全方位遏制打压,纵容支持“台独”行径,加强美台官方往来,企图搞“以台制华”,严重破坏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是双方共同的政治承诺,一个中国原则是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从历史上看,美国是《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的当事者、见证者、发布者,正是这些国际法文件为台湾回归中国奠定了不可动摇的国际法基础,这一点美国无法否认;此后,“台湾是中国一部分”以不同表述或叙事方式被载入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尽管美国时常在个别表述上玩弄“文字游戏”,但却无法改变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历史事实。

      其二,进一步暴露了民进党的“台独”本质。这些年来,民进党当局置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于不顾,抛出各种“台独”论调,积极投靠美国,甘愿充当美国“以台制华”的“棋子”。倘若没有民进党当局的私下运作和“邀访”,美国“一个巴掌拍不响”,由此可见,佩洛西窜访台湾是美台相互勾连的恶果。民进党引狼入室、“倚美谋独”,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平添阻力,必将受到历史公正的审判。

      其三,使两岸和平统一的进程受到挑战。美台勾连逐渐削弱和平统一的可能性,也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外部势力插手台湾问题的复杂性,切不可低估外部势力对中国大陆解决台湾问题的干涉和阻挠。为此,我们必须全方面做好各项应对准备工作。

      面对来自佩洛西的挑衅,我们要坚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斗争原则,对其恶劣行径进行坚决反制。下一步,中国政府采取的任何反制措施都是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正义之举。另外,“台独”势力在错误的方向上越走越远,如果不及时遏制“台独”势力及其活动,它将给台湾人民带来巨大灾难。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方面,中国政府和全体人民意志坚定,必将采取坚决措施维护国家利益。

      对于佩洛西窜访台湾及其引发的台海紧张局势,我们应秉持客观理性的态度,不仅要敢于斗争,而且要善于斗争。美国打“台湾牌”的目的在于掣肘中国的发展和崛起,甚至不排除美国企图挑起台海冲突,通过战争消耗中国,通过制裁孤立中国,以此迟滞和阻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步伐。为此,我们要看透美台勾连的险恶用心,在开展坚决斗争的同时,还须保持战略定力,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出发,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原则。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容忍佩洛西窜访台湾或吞下这个苦果。对于佩洛西窜访台湾,我们必须综合采取外交、军事、经济、舆论等手段,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作者:王英津,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