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06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刊    上一版  下一版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8月01日 星期一

    为建设美好世界贡献中国方案

    ——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

    作者:唐爱军 《光明日报》( 2022年08月01日 06版)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一步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其中,面对世界之问,习近平总书记高举多边主义旗帜,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刻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的重大问题,为建设美好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1.世界怎么了

      世界怎么了?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凌行径愈演愈烈,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发展赤字、和平赤字有增无减。”

      一是治理赤字。当前,全球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持续不断,在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的复杂局面下,各种安全威胁更是持续蔓延、相互交织,现行全球治理体系难以有效应对,治理赤字有增无减。治理赤字根源在于单边主义、霸权主义。从治理理念看,西方国家以小集团政治谋求世界霸权,奉行“一国独霸”或“几方共治”的治理逻辑,鼓吹所谓“霸权稳定论”逻辑;从治理主体看,全球治理体系的代表性、包容性严重不足,西方发达国家是具有主导性、支配性的治理主体,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往往被排除在全球治理体系之外。从治理目标看,在很大程度上,全球治理体系服务于少数大国利益,有利于发达国家垄断发展优势。从治理能力看,不健全不完善的全球治理规则机制、严重滞后的全球治理能力,无法有效应对世界经济、国际格局和社会生活带来的新变化新挑战。

      二是信任赤字。当今世界民粹主义、排外主义、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滋生蔓延,冷战思维根深蒂固,你输我赢的零和博弈从未缺场,国际经济竞争摩擦、地缘政治博弈呈现加剧之势,不同文明、民族、国家、社会制度之间信任度持续走低,整个国际社会信任赤字严重并有蔓延加剧之势。“意识形态冲突论”“社会制度对抗论”“文明冲突论”等论调沉渣泛起,面对世纪疫情,各国之间本应相互信任、交流合作,但事与愿违,一些国家将疫情政治化、污名化,搞“甩锅”、推责,导致各种分歧、偏见接踵而来。

      三是和平赤字。虽然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改变,但世界仍不太平,战争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依然悬在人类头上。当今世界,国际局势动荡,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持续不断,恐怖主义仍然猖獗,不少国家民众特别是儿童饱受战火摧残,我们所处的安全环境依然堪忧,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从未根治,和平赤字远未解决。

      当今世界和平赤字的根源在于西方霸权逻辑。一些西方国家秉承的是实力逻辑、强权逻辑,主张从所谓“实力地位”出发,推行霸权、霸道、霸凌;主张对抗—结盟的国际交往观,热衷于搞“小圈子”“小集团”,推行排他性的、对抗性的抱团结盟机制;为实现本国或国家联盟的安全目标,不惜牺牲别国安全,把自身安全建立在别国动荡基础之上。

      四是发展赤字。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世界经济陷入低迷,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公平和效率、增长和分配、技术和就业等矛盾更加突出,贫富差距仍普遍存在”。全球发展赤字问题显著,其主要表现有:

      “动能不足”。世界经济深层次、结构性矛盾严重制约了世界经济发展;传统动力机制、增长引擎推动经济发展的动能不断减弱,新的动力机制、新的经济增长点又没能有效培育起来,经济领域全球增长动能不足,难以支撑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治理滞后”。全球经济治理滞后,全球经济治理机制未能适应世界经济新变化新需求,难以有效化解国际金融市场频繁动荡、资产泡沫积聚等诸多问题;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代表性和包容性不够,难以有效反映国际经济力量对比发生的深刻变化。

      “发展失衡”。全球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南北差距、资本与劳动之间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中指出的:“疫情之下,各国经济复苏表现分化,南北发展差距面临扩大甚至固化风险。”

    2.共建美好世界的中国方案

      面对全球性挑战和世界难题,我们怎么办?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习近平总书记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中指出:“我们应该携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一是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建设美好世界,要超越西方传统政治观,它把所有政治活动、国家交往归结为朋友与敌人二元论,冷战思维、强权政治、对抗性政治、霸权政治等是其鲜明表现。

      建设美好世界,基本思路是对话协商,在国际交往中,主张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不同国家之间要和平相处,而不是敌我区分、相互对抗,构建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要坚持对话合作,不搞冲突对抗,坚持以对话协商化解矛盾分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中指出的:“国与国难免存在分歧和矛盾,但要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础上开展对话合作。”建设美好世界,各国既是权利主体,也是责任主体,需要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尤其是大国要担负起责任,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管控矛盾分歧,不能通过随意发动战争、破坏国际法治等方式解决矛盾与分歧。

      二是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安全是发展的前提,人类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体,美好世界必然是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建设美好世界,需要超越西方所谓的绝对安全观。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集中阐释了如何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我们要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和安全;坚持尊重各国主权、领土完整,不干涉别国内政,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坚持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摒弃冷战思维,反对单边主义,不搞集团政治和阵营对抗;坚持重视各国合理安全关切,秉持安全不可分割原则,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安全架构,反对把本国安全建立在他国不安全的基础之上;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支持一切有利于和平解决危机的努力,不能搞双重标准,反对滥用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坚持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共同应对地区争端和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网络安全、生物安全等全球性问题。

      三是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建设美好世界,需要超越西方完全由资本逻辑所支配,少数西方发达国家独享发展成果、垄断发展优势的发展观。

      首先,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既明确反对逆全球化方案,也拒斥西方发达国家固有的现代化模式,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引导经济全球化释放出更多正面的、普惠性的效应,尤其是让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享经济全球化红利。其次,坚持公平包容,打造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人类追求幸福的道路上,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世界上所有国家、所有民族都应该享有平等的发展机会和权利。要推动各国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提升全球发展的公平性、有效性、协同性,逐步解决全球发展不平衡问题,缩小国际社会发展差距,建设共同繁荣的美好世界。最后,秉持开放、融通、互利、共赢的合作观。建设美好世界要摒弃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旧理念,拒绝以邻为壑、自私自利的狭隘政策,抛弃垄断发展优势的片面做法,保障各国平等发展权利,促进共同发展繁荣。

      四是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美好世界是一个文明共同体——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中国为建设美好世界提供了不同于西方文明模式的新方案。

      首先,摒弃“西方中心论”,尊重“文明多样性”。“和羹之美,在于合异”。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国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差异自古就存在,是人类文明的内在属性。没有多样性,就没有人类文明。”各国应拒绝陈旧思维,理性处理本国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差异,认识到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都是独特的,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不攻击、不贬损其他文明。其次,超越“文明隔阂”,推动“文明交流”。文明只有在流动、开放和交流中才能不断传播、发展。一国文明只有在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中才能生生不息,整个世界只有在不同文明交流中才能获得更多的文明滋养,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再次,超越“文明冲突”,主张“文明互鉴”。文明差异不是世界冲突的根源,不同文明应该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最后,超越“文明优越”,实现“文明共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建设美好世界,不是以一种制度代替另一种制度,不是以一种文明代替另一种文明,不是“优胜劣汰”,而是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历史文化、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形成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

      五是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类未来,建设美丽地球家园是美好世界的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建设美好世界,要以实现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平衡发展为基本遵循,着力解决传统工业文明带来的矛盾,实现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追求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全球生态体系。总之,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让我们携起手来,秉持生态文明理念,站在为子孙后代负责的高度,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共同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

      (作者:唐爱军,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