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7月27日 星期三

    文艺进万家 健康你我他

    ——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不断走深走实

    作者:王 丽 《光明日报》( 2022年07月27日 13版)

      文艺志愿服务,是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和文艺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服务人民、引领风尚的生动实践和有力抓手。

      近日,由中国文联、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主办,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中心承办的2022年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工作会暨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工作部署推广会召开,为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工作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做出新的部署。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文联等各级文联组织和文艺家协会广泛组织文艺工作者深入火热生活、参与志愿服务,为人民群众送去丰富的精神食粮,文艺志愿服务逐渐成为一种社会新风尚。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近年来,这句话在文艺界流传的频率明显增高,在广大文艺工作者中形成了广泛共识。越来越多的文艺工作者积极加入志愿服务队伍,参与“送欢乐下基层”“到人民中去”“文化进万家”等志愿服务活动,通过文艺会演、展示展览、惠民讲座、科普教学等不断满足广大基层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全国各地的文艺院团、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通过开展多彩的文化活动,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可。

      时代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多样化。文艺志愿服务也一直在积极探索新的组织方式、文艺形式和传播样式,努力适应新形势、应对新变化、满足新需要,将人民最需要的文艺送给人民。从深入厂房工地、田间地头的“送戏下乡”“送欢乐下基层”,到疫情期间“以艺抗疫”的线上演出;从“文艺进校园”“百花迎春”等多元活动,到“文艺进万家 健康你我他”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深入基层一线开展文艺宣讲、文艺演出、文艺培训、文艺展示等,探索文艺志愿服务路径方式,打开了文艺志愿服务工作新局面。

      2018年以来,中共中央就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先后做出一系列部署,明确要求以志愿服务为基本方式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推动开展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意见》,要求在全国广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在此背景下,推动文艺志愿服务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深度融合,成为丰富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要求。

      从2019年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北京、河北、内蒙古、山东、河南、湖北、新疆等地进行了积极探索。以山东省为例,相关文艺家协会各展所长,山东省戏剧家协会通过“农民戏剧展演月”项目共建共享,还戏于民,把好戏送到百姓家门口,打造永不落幕的农村戏剧大舞台;山东省舞蹈家协会通过“舞动千万家”项目,让人民群众“走进教室、走向广场、走上舞台”,通过舞蹈发现美、感受美、展示美;山东省美术家协会通过“寻找美术符号 助力乡村振兴”美术惠民新模式,挖掘乡村历史人文底蕴,提炼美术元素、锤炼美术符号,通过墙绘等美术创作提升乡村振兴的内在品质和文化气质。而在内蒙古,“村歌嘹亮”项目带动广大村民参与创作传唱村歌;“为人民而舞”项目为百姓创编个性化广场舞并指导排练;“绘画乡村‘明星’”为基层先进代表画像、办展,引导基层群众争做典型。实践证明,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工作越走越深,越走越实,发挥了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重要作用。

      2022年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工作会暨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工作部署推广会的召开,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工作的方向。本次大会发布的《“文艺进万家 健康你我他”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项目模式工作手册》,汇编了北京、山东等7个试点省份涌现出的13个典型项目,凝结了各级文联、文艺志愿服务组织和广大文艺志愿者的智慧结晶,提供了重要参考和借鉴。

      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开启新的篇章,广大文艺工作者应当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文化惠民、文化为民、文化乐民作为根本宗旨,通过扎扎实实的志愿服务让人民受惠、让群众满意,真正把“文艺进万家 健康你我他”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的品牌打响,让更多基层群众感受到文化文艺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

      (作者:王 丽,系北京市社科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