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7月25日 星期一

    【中国好手艺44】“书医”

    讲述人:湖北省非遗装裱修复技艺(古籍修复技艺)传承人盛兰

    作者:本报记者 张锐 夏静 《光明日报》( 2022年07月25日 01版)

      【中国好手艺44】  

      老话说,纸寿千年。纸张就像人一样,也有生老病死,会罹患霉变、虫蛀、鼠啮、酸化、老化等“病症”。

      我们古籍修复师,就是“书医”。修复一本(套)古籍,时常要花好几个月。你这段生命,便和它难以割裂。往小了说,修书就是修行修心;往大了说,修书就是赓续民族文脉。

      治病要千人千方,古籍修复也讲究一书一策。古籍纸色装帧不一而足,破损原因各有不同,残破状态千差万别,必须要有相适用的修补方案。

      拿到一本待修的古籍,首先要核查、拍照、除尘,检查书籍的版本、册数及破损情况。然后测纸张酸碱度、厚度、拉力、白度,进行配纸。

      接着是拆书皮、撤捻、分离书叶、书叶去污、修补书叶。用针锥、竹启等趁手工具,把古籍拆解开,用衬纸、黏合剂或者纸浆补书机,一处处、一页页地为残纸做“外科手术”。当一张张纸得到修复,就要喷水压平、折叶、剪齐、撴平、捶平,再穿纸捻、装书皮、打书眼、订线,还原古籍一册册的样貌。

      我的体会是,古籍修复最难的,不在于技术,而在于取舍,使之呈现出岁月里最本真的姿态。从国家图书馆藏“天禄琳琅”,到湖北省图书馆的庋藏古籍,再到民间族谱,我修复古籍数百册。

      (本报记者张锐、夏静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