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7月24日 星期日

    美丽高原 幸福西藏

    作者:本报记者 杜倩 《光明日报》( 2022年07月24日 09版)

        在阿里地区改则县,一群藏野驴正在飞奔。据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扎布管理站站长达琼介绍,近几年野生动物盗猎几乎绝迹,以前野生动物看到人和车辆都躲得远远的,现在早已“见怪不怪”,有时候还会主动过来“打招呼”。本报记者 刘宇航摄

        在山南市乃东区的民族哗叽手工编织专业合作社,一名手工艺人正在工作。“哗叽”是藏族手工生产的氆氇(羊毛织品)中最高级的产品。目前,民族哗叽手工编织专业合作社主要生产传统藏装、披肩、围巾等产品,年产值达到900万元。郭红松摄

        在拉萨市第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老师正在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本报记者 郭俊锋摄

        全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墨脱县,云雾缭绕,宛若仙境。随着边境小康村的建设,当地门巴族、珞巴族和藏族等群众住上了统一规划的新房,在水稻种植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茶叶种植等特色产业。刘安震镛摄

        在阿里地区班公湖旁,常年驱车穿行于高山荒漠办案的基层法官们为遇到难题的牧民布曲真送来了调解书。布曲真与工程公司有劳务纠纷,经法院诉前调解终于达成协议。事情解决了,法官们也开心地笑了。本报记者 刘宇航摄

        林芝市察隅县竹瓦根边境派出所的移民管理警察,在海拔约4000米的嘎达村走访牧民,进行户籍信息调查登记。何宇恒摄

        几名农牧民和孩子在那曲市安多县强玛镇社区的牧家书屋阅读图书。本报记者 郭俊锋摄

        南迦巴瓦峰下,“之”字形的川藏公路林芝段连接起沿线城市乡村,成为活跃当地经济发展的大动脉。本报记者 马列摄

      蓝天白云、雪山牧场,党的光辉照向广袤辽阔的雪域高原。

      被称为日光城的拉萨作为西藏地标性城市,既有古老的八廓街老城区,也有现代化的新城区。来过拉萨的人都说:“生活在拉萨,好似每天活在画里。”

      你可以在八廓街看到不同民族的人晒着太阳共饮酥油茶,感受“相亲相爱、犹如茶与盐巴”。闲暇之余,你可一睹西藏博物馆新馆风采,抑或看一场文成公主实景剧。傍晚时分,拉萨河周围的灯光科技感十足,与市中心的布达拉宫金光相呼应,完美展现了世界屋脊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中奔跑、跨越的图景。

      盛夏时节的林芝市察隅县,路旁溪流水声潺潺。放眼望去,错落有致的红砖阳光房,家家户户屋顶上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宽敞干净的环村道路正在向人们“诉说”幸福。村旁田间地头,小麦熟了,瓜果红了,农牧民笑了,滴落的汗珠映照丰收的喜悦。这一切都勾勒出边境小康村的新面貌。

      日喀则市岗巴县边境线上的雪布让村,守着岗巴羊想出了致富好点子。他们采取集体集中经营模式,优化养殖结构,初步实现了规范化科技养殖。凭借肉质鲜嫩、没有膻味的特点,雪布让村的岗巴羊成为拉动本地农牧民群众增收的“金钥匙”。

      西藏边境地区小康村建设有声有色,守土固边的队伍也在不断壮大。自山南市错那县向南出发,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行进约40公里,海拔从4380米陡降至2800米,就可以抵达位于边境地带的勒布沟。“争做神圣国土的守护者、幸福家园的建设者”成了勒布沟乡村家家户户的使命。

      中国海拔最高的行政乡——山南市浪卡子县普玛江塘乡平均海拔5300余米,素有“世界之巅”之称,空气含氧量不足海平面的40%,年平均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下,恶劣的自然环境让许多人望而却步。但在这里却有一群担负边境巡逻、边境社会面管控以及冰川救援等工作的移民管理警察,自始至终守护着生命禁区的安全。

      守边固边,不仅守护安全,也要守护绿色。珠穆朗玛峰是全世界登山者的圣地,更是全球生态环境的“晴雨表”。多年来,作为“珠峰卫士”的珠峰边境派出所,除了边境线日常巡逻外,还不断采取措施加强珠峰的生态环境保护,处理登山者与游客留下的废弃物。高原植绿难,但珠峰边境派出所的温室大棚宛如世外桃源——新栽种的黄瓜、西瓜、葡萄藤和盆栽,满目新绿惹人醉。

      城市在发展,乡村在振兴。在新时代的征程上,西藏继续围绕“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奋力拥抱新时代。

      (本报记者 杜倩)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