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7月21日 星期四

    带着村民过上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讲述人: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洛舍镇东衡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 章顺龙

    作者:本报记者 陆健 本报通讯员 廖莹 谢尚国 《光明日报》( 2022年07月21日 05版)

      【成长】 

      我们东衡村曾是矿山大村,鼎盛时有18个矿、23个机组、30多个码头。开矿那些年,很多村民摇身一变成为矿老板,村集体一年有300多万元的进账,真正“富甲一方”。但绿意盎然的小丘陵没了,多了成百上千个深坑,“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成了昔日江南水乡的真实写照。

      东衡村脱胎换骨转型发展是在2011年以后。2009年年底,关停所有矿山,村民“失业”、村集体负债,村里人心涣散,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2011年2月,我撂下了自家正发展红火的钢琴企业,当选为村党总支书记。

      上任之初,我就谋划申报省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做起了几千亩矿坑的转型文章。七上杭州后,我决定进行矿坑回填招标。最终杭州一家市政公司以1.08亿元中标,实现填坑造地1600多亩。这是东衡村迈出的关键一步,从此村里有钱了、有地了,发展的空间也就大了。

      我们新一届村“两委”班子几经商讨,结合历史文化资源,为村里规划了发展蓝图。通过建设“六个一”,即一村(中心村)、一堂(文化礼堂)、一楼(中国农民藏书楼)、一馆(乡风馆)、一墓(赵孟頫管道升墓地)、一业(钢琴产业),让村民过上城里人生活,实现安居乐业。

      蓝图有了、方向定了,但村民都在观望。我给村“两委”班子鼓劲,只要我们团结一心、撸起袖子加油干,大家看到了变化,就会相信我们甚至参与进来。于是,中心村集聚一期项目立马提上日程,村民最少出15万元就住上了跟城里一样的房子;立足钢琴特色产业,通过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异地调整入市,“钢琴众创园”应运而生,村民在家门口创业就业……

      这些年,通过土地平整、宅基地复垦,全村已整理出4200多亩土地。我们陆续引进了不少现代农业项目,鱼菜共生、先锋农机等,农业观光园已具雏形。同时,也得到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的支持与帮助。我们坚持把文化融入村庄发展,围绕诗画、乡贤、钢琴等,引入“百家百馆”,打造文创园。

      环境美了、腰包鼓了,基础设施配套日益完善,村民过上了与城里人一样的生活。在乡贤、“强村局长”等的帮扶下,产村融合发展走出了一条强村富民之路,东衡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共同富裕样板村。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连续五年全市第一,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8万元。

      更让我自豪的是,东衡村不仅富了,也“活”了。看着年轻人回来创业生活、看着老老少少欢快的笑脸,生机勃勃的画面更加坚定了我的初心,要带着大家接续奋斗,打造“双富东衡”。

      (本报记者陆健,本报通讯员廖莹、谢尚国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