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秦始皇本纪》曰:“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更名民曰黔首。”《说文解字·黑部》曰:“黔,黎也。从黑今声。秦谓民为黔首,谓黑色也。”《礼记·祭义》曰:“明命鬼神,以为黔首则。”郑玄《注》曰:“黔首,谓民也。”孔颖达《疏》曰:“黔首,谓万民也。黔,谓黑也。凡人以黑巾覆头,故谓之黔首。”故,有人发挥其意曰:“秦始皇自以为得水德,衣服旄旌节旗皆尚黑。故名。”
上引这些解释,似乎不足以令人信服。
“黔首”,顾名思义,应是“黑头”“黑发”,而不是“黑巾”“黑衣”。正如美索不达米亚阿卡德人古歌《伊南娜与埃比赫》(Inanna and Ebih)所唱,“黑发人的歌声响起,接着所有的土地都传唱这伟大的歌。”
“黔首”之名,自秦而始,起初与西南戎有关。《尚书·尧典》曰:“黎民于变时雍。”蔡沈《书集传》曰:“黎,黑也,民首皆黑,故曰黎民。”所谓“民首皆黑”,即是黑发之“黔首”,秦时起初指西南戎。称作“黎民”,是为与“百姓”区别,以后逐渐泛指所有的黎民百姓,故有“更名民曰黔首”之说。
西南戎,又称“西胡”。王国维《观堂集林·西胡考》说:“汉人谓西域诸国为西胡,本对匈奴与东胡言之。《海外东经》云:‘西胡白玉山,在大夏东。’又云:‘昆仑山在西胡西。’白玉山及昆仑山,即今喀喇昆仑。是前汉人谓葱岭以东之国曰‘西胡’也。”遵照王国维先生提示,眼光更放远一点,葱岭以西更西的“西胡”,有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苏美尔人,他们自称“黑头人”(salmat qaqqadi,苏美尔语sag-gi即黑头)。此,似乎才是“黔首”之称的渊源。
秦人后裔,称“头”为“撒”。2007年,西安城里几个年轻人组建一支方言摇滚乐队,谓之“黑撒乐队”,英文名“Black Head”,即“黑头乐队”。秦腔戏曲中黑脸大净,称为“黑撒”。“黑撒乐队”,借用此称表现西北人文的豪迈与苍凉。
有人说,称“头”为“撒”,是秦人后裔沿袭波斯古语,现在看来,是苏美尔人“黑头”,salmat qaqqadi、苏美尔语sag-gi古音遗存。陕西秦地方言,竟然沉淀如此久远的上古历史信息。
苏美尔文明、古埃及文明,与古中国文明之间,有无相互交流,一向有人探索讨论。
历史语言学家段睛《丝路之畔的赫尔墨斯》说:“新疆洛浦县博物馆藏,作为祭坛的氍毹所反映的多元文明甚至可以追溯到苏美尔时代。”“斯基泰塞种人自身文明的悠久历史,源于他们对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甚至更加古老的苏美尔文明的记忆。”
《黔首·黑撒小考》,聊具一例。
(作者:陇菲,系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