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7月08日 星期五

    金鸡湖畔溢书香 线上线下阅读忙

    ——第12届江苏书展综述

    作者:本报记者 苏雁 本报通讯员 姬尊雨 《光明日报》( 2022年07月08日 09版)

      7月6日,第12届江苏书展在苏州落下帷幕。本届书展总销售额15536万元,同比增幅67.7%。

      连日来,苏州金鸡湖畔书香浓郁,读者们共赴一场心灵之约。

      网络购物发达的今天,江苏为何还要坚持举办书展?专题讲座、名家签售、读者见面会等身临其境的“面对面”交流互动,以及在全国率先推出“云办展”形式,让江苏书展跨越时空,赋予了读书无与伦比的乐趣和无处不在的便捷,全民阅读的“种子”扎根于更广泛更深入的土壤。

    丰富读者与书籍的“见面方式”

      与往年相比,传统的阅读推广活动,水准更高了,元素更加多元了。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本科生吴天偶然在历史小说《范仲淹》新书分享会上,领略了“唐调”的魅力:“听苏州吟诵(唐调)传承人魏嘉瓒先生唱了一曲《岳阳楼记》,坐觉苍茫万古意,真的太震撼了。”

      今年,书展创新推出了一系列与“书”相关的展区,打造“沉浸式”体验。“《嘉卉》植物科学画艺术展”的灵感来自江苏凤凰科技出版社的《嘉卉》。该展览策展人说,《嘉卉》展是一次全新艺术实验性展陈,“这次布展,让读者们在看书选书之余,有一处眼睛和心灵的憩息空间。并且,我们通过将书中600多幅植物科学画‘实体化’的方式,传递对自然的关注,对阅读方式的全新认识。”

      作为“草木文化 植物中国”阅读分享会嘉宾,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知名荷文化研究专家俞香顺认为,书展也为学术著作提供了一个和读者面对面的机会。“以往的学术研究很难有现场的推介机会,学术出版物销量较小。学生对我开玩笑说,我是亲自去‘种草’了。”俞香顺说,一个很直接的成果就是他在现场签售了几十本书。“不要小看几十本,对于学术著作来说,是一个不小的量。学术研究要走出封闭的圈子,书展是有效途径。”

      看到书展现场读者如织,俞香顺感慨“读书的种子”仍广泛存在:“‘读书的种子’指的是读书的意识、追求、内驱,或者说是一种‘可能性’,这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无论老小、无论早晚,只是等待合适的土壤、时机,萌发成长。”

    架起交流互动的“桥梁”

      7月2日上午,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携《中华匠心》等三本新作如约而至。发布会结束后,签售区排起了长龙。

      “从2012年开始,我就接触到了孙老师的作品,最喜欢的是已经再版20多次的《书法有法》。”一大早,书法爱好者叶亚伦从南京专程前来参加孙晓云新书签售会。

      孙晓云使用水性软笔进行签售,题完字,需要在题字页盖一层纸巾防止笔墨渗印。这样一个动作,她重复了上百次,墨盒用空了两个。在孙晓云看来,参加签售虽累,却十分值得。“每年的书展对我们作者来说就像一次‘大考’,检验你的书受不受大家欢迎。实际上是在帮助作者不断修正自我、调整方向。”孙晓云告诉记者。

      参加书展,对儿童文学作家来说,更是一次难得的与小读者面对面的机会。7月3日中午,青少年阅读馆中,儿童文学作家赵菱携作品《乘风破浪的男孩》进行了阅读分享会,书中主人公是一个学习水上帆船运动的男孩。正在学习帆船运动的少年王宗达得到了一个向作者提问的机会。“今天能够和作者本人交流,是个意外收获。既培养了孩子对读书的兴趣,又能对孩子之后学习帆船起到激励作用。”他的母亲陈芸告诉记者。

      对赵菱来说,和小读者交流成了宝贵的创作财富。“通过书展,听一听童言童语,创作故事会更生动鲜活。”

      江苏书展上,专题讲座、签售会、读者见面会等活动,成了作者和读者跨越时间、空间深度交流、互动的“桥梁”。

      在书香苏州馆,一场穿越千年的对话正在进行。在“书版合璧·苏州雕版特展”区域,既能观赏《群经平议三十五卷》等珍贵书版,又能亲手体验雕版印刷过程。苏州博物馆古籍图书部主任宁方勇说,“古籍文物有一定保存条件,平时很难经常性展出,借这次书展能够把在库房里的文物展现给广大市民,还能引起市民对博物馆中古籍图书的关注,是我们为古籍寻求‘破圈’的一次尝试。”

    增添夏天的书香记忆

      7月5日下午两点半,大学生林远坐在电脑桌前,聚精会神地盯着电脑屏幕。他早早地打开了江苏书展的线上直播间,期待着他最喜爱的作家毕飞宇在“全民阅读大讲堂”上的讲述。因疫情原因,林远犹豫很久还是取消了参加线下书展的行程。好在线上直播的开设弥补了他无法来到现场的遗憾。

      自2020年起,第十届江苏书展推出了“移动书展”,全网总访问量达1.12亿人次,销售额达7833万元。今年书展更是举办了“献礼二十大”“重头戏”“开讲啦”“大咖说”“云购书”等8个栏目。截至7月6日晚,云书展的相关阅读量超1.5亿人次。

      “2017年我第一次参加直播,那时候观看人次就超过了50万。”直播间的常客,儿童文学作家祁智回忆,随后几年的观看人次一路攀升,并在今年突破百万。

      与此同时,书展的惠民力度越来越大。凤凰新华书店集团在3000万元线上优惠券的基础上,叠加了500万元线上现金红包。苏州市发放60万元惠民助读券和150万元文化消费补贴,部分地区将书展现场购书纳入当地文化消费补贴,以及图书馆“你选书,我买单”活动等。

      经由12届书展“孕育”,逛书展、多读书,已成为江苏人的一种生活方式。7月5日,在江苏书展上发布的《江苏全民阅读年度报告(2021)》显示,2021年,江苏居民阅读指数达75.49,比上年上升1.22,人均每天阅读时长为77.79分钟,较上年增加7.32分钟。

      书展现场的一幕幕情景令人感动。在“新阅读体验展”里,老年夫妇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扫码进入小程序,婉转的评弹声随即响起;在主题出版物馆,一对年轻情侣一起选购书籍。“对爱书的我们来说,没有比这更有意义的约会了。”他们说。这个夏天,江苏人又增添了一段美好的书香记忆。

      (本报记者 苏雁 本报通讯员 姬尊雨)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