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已经纳入中国国家发展总体布局,建设美丽中国已经成为中国人民心向往之的奋斗目标。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快车道,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将不断展现在世人面前。”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而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长远之计是化育人心、润物无声,教育一代代青年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因此,开展新时代生态文明教育,必须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把生态文明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全方位的人才、智力和精神文化支撑,为全球生态治理和生态文明教育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生态文明教育担负着培养具备生态文明理念和素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历史重任,必须充分发挥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深入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状态和工作思路,推动教育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一系列转变,构建以学校教育为基础、覆盖全社会的生态文明教育体系,以全面提升民众的生态文明素养。当前,全球面临诸多环境污染与生态治理问题,人们应当深刻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从生命共同体理念出发,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之路,这也进一步凸显了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科学设计全学段生态文明教育体系。应根据各学段学生特点,通过整体设计,有机衔接各学段之间教学内容,明确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各阶段教育重点,以及职业教育、在职教育、干部培训、国民教育等非学历教育体系中生态文明教育侧重点,建设感知、认知、行为、创新教育四位一体的培养模式,促进全民生态文明素养的形成和提高。在课程建设和课程标准修订中强化生态文明内容,推进生态文明教育进课程、进教材、进学生头脑。同时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统筹推进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创建运行。
全面推进生态文明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生态文明教育中,学校教育是主渠道,而教师是其中关键环节。教育者自身先要受教育,才能更好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因此,各级各类学校的授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都负有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职责。为适应新时代生态文明教育需要,应适时出台生态文明教师认证、培训标准规范,使得广大教师能够自觉将生态文明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方面。
协同推进绿色学校创建行动。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在全国“绿色学校”先期探索实践的基础上,创建以绿色校园为空间载体、以绿色教育为内核根基、以绿色制度为保障体系的新时代绿色学校。各级各类学校应积极适应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绿色发展的要求,创新推进生态文明教育,切实提升师生生态文明意识,践行好培养具有生态文明素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教育使命。按照《绿色生活创建行动总体方案》要求,到2022年,60%以上的学校达到绿色学校创建要求,有条件的地方要争取达到70%。
系统构建生态文明教育法治体系。应不断完善生态环境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及时制定生态文明教育相关法律法规,对生态文明教育的管理制度、教育评价制度、监督制度、教育责任制度、对外交流合作制度以及保障制度等予以具体规范。各地根据当地实际,制定促进本地区生态文明教育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依法履行生态文明教育职责,提升生态文明教育能力,依法维护公众参与生态文明教育的权益。
积极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应有之义。我国历来重视国际交流合作,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环境署等保持密切合作,特别是积极推动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中有关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目标落实。相关组织机构应积极主动对接合作,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经验、发出中国声音,提升我国生态文明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展现美丽中国的新形象。
持续强化生态文明教育组织协调。全面加强党对生态文明教育工作的领导,相关部门做好生态文明教育的顶层设计和部门与区域间的协调统筹,组织协调教育、生态环境保护、科技、文化等领域相关部门共同做好生态文明教育工作。教育部门可成立生态文明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生态文明教育总体规划、课程设置、教材编写等,指导学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工作,并对学校生态文明教育进行考核和监督。
(作者:郭永园,系山西财经大学生态法治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联盟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