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2021年督查激励通报,河南省西峡县因在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中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近年来,西峡县坚持走“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的高质量发展路子,凭借明晰的产业结构、创新的发展思路、充足的发展后劲,被河南省确定为30个乡村振兴示范引领县之一。
“这就要求我们主动探索、积极破局,基于县域实际,蹚出一条可学习、可推广的乡村振兴路。”西峡县县长马俊说。
以产业发展破局、以环境治理起势,西峡在乡村振兴探索上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产业兴 乡村富——培育“菌果药”特色产业
西峡县地处亚热带和北温带过渡地带、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是全国公认的绿色有机香菇生长的“黄金线”、猕猴桃生长优势区、山茱萸的最佳适生区。2021年,该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52元,其中的80%来自“菌果药”三大特色产业。
“我们通过抓基地建设、抓产业化经营、抓品牌培育、抓机制保障,促使人才、科技、资金等要素以及道路、水利等硬件保障举措向产业链条各个环节集聚发力,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西峡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贾淑华说。
在西峡,数字化、机械化、生态化已然成为特色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随着生产力的不断迭代升级,西峡的特色产业实现了三产融合的链条式发展。
2021年,西峡县共投入资金8600万元对71家制棒企业实施双改,食用菌产业80%实现绿色清洁生产。
西峡县加大香菇衍生品研发力度,会集全国60余位专家,建立4个科研团队,在食用菌提取物、深加工人才引进方面攻坚发力,已有衍生产品6大类200余种。
同时,该县以打造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为抓手,实现农产品“出村、进城、上网”渠道通畅。2021年,西峡香菇年产量(鲜菇)达30万吨,产值30亿元,综合效益150亿元以上。
历经数十年,西峡县“菌果药”产业实现了从单一发展到集约发展再到集群发展的“三级跳”。香菇、猕猴桃、山茱萸三大特色产业年产值超过70亿元,惠及20万西峡人民,产业兴旺成为西峡探索乡村振兴道路的最大底气。
乡村美 群众乐——加强农村人居环境建设
走进丹水镇朝阳村,一户村民院墙上张贴的人居环境网格评比红黑榜吸引了记者的注意。红黑榜上半部展示了环境整洁模范、庭院美化模范等9个模范户的照片,下半部展示的是环境脏乱差、庭院脏乱差、面貌形象差的“落后户”。
清扫、督导、评比、宣传……该县以网格为单位,采取“支部+党员+网格”的形式建立县、乡、村三级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网格体系,整合全县“五大员”6309人,嵌入33289个网格。
以网格为架构,“户分类—户投放—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的县乡村一体化环境治理机制在该县实现。通过持续投入,该县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和污水处置率分别达95%、65%以上,率先在全域实现垃圾分类,垃圾焚烧发电率达100%。
环境清,干群亲。在桑坪镇岭根组,74岁的李永三顶着烈日,坚持每天为村集体建设义务出工出力。他说:“村支部里几个90后娃娃,脏活累活抢着干,脖子都晒脱皮了。我们这些老人也不能坐着休息。”
据不完全统计,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开展以来,全县通过群众筹、企业捐、乡贤集等形式累计投入8700多万元,群众累计出工出力22.8万个。
“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干,不断巩固提升农村群众生活水平、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干群关系进一步拉进,为下一步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西峡县委副书记葛建峰说。
游客来 腰包鼓——打造精品文旅特色小镇
在五里桥镇土槽村,曾经破旧的民房焕然一新。特色木屋民宿沿着山脚河流零星分布,清新的空气带着花草的香味徐徐而来。水上乐园、林荫小道,处处溢满欢声笑语,省级非遗靠山簧、水幕激光秀等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吸引了无数游客驻足。
“我们在促进群众增收上,采取‘三金两收益’模式,让群众以民房、农田、务工等多种形式入股景区经营,对应获得租金、佣金、薪金。”土槽村支部书记谢双定说。
土槽村爱情小镇今年4月开园。开园至今,接待游客超15万人,安置本地劳动力32人,16户群众经营民宿餐饮,全年预计村集体经济收入超20万元。
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善促进了另一种经济业态快速成长。今年以来,猕猴桃小镇、香菇小镇等一大批特色小镇成为周边群众节假日出游的首选地,激活了农村经济。
西峡县以文旅融合、文产融合为突破口,建立12个示范片区和3大精品旅游环线,把特色农业串点成线镶嵌于文旅线路中,大力发展研学旅游、采摘体验等农游综合体,辐射带动近3万农民就业增收,年综合效益超过6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实施清洁家园、生态家园、宜居家园、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四大专项行动,加快构建‘生态环境联防联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区域发展互帮互助,生态产品共建共享’新发展格局,加快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实现更高水平的全境美丽、全域旅游、全县文明。”西峡县委书记周华锋说。
(本报记者 丁艳 王胜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