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星期五晚6点,位于松花江畔的吉林省吉林市通潭东区广场,73岁的才文荣排在广场舞队伍的最前面,踏着节拍跳得开心。
“要说头些年,我都不咋溜达,江边儿净是草没有道,能休闲的地方也少。现在,沿着江边儿走,到处都是你们年轻人说的‘打卡点’,我们老姐妹们也可喜欢拍照啦!”才阿姨说。
近年来,为守护青山绿水,吉林市下了不少功夫。2018年,吉林市作为吉林省唯一的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通过水利部验收。吉林市抓住这一契机,以河湖长制为抓手,统筹推进松花江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实施松花江百里生态长廊—长白岛水生态修复项目,下定决心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环境,为群众建设幸福河湖,把“试点”变为“示范”。
“松花江流域开始生态综合治理后,我们街道的环境跟着越变越好。绿化面积不断扩大,困扰居民的雨污水气味得到彻底解决,辖区内3个老旧小区和部分住宅楼同步开启改造工程。”通江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孙德洪说。
吉林市水利局河湖管理处处长李胜介绍,松花江百里生态长廊项目集河道防洪、堤路延展、生态修复、景观提升等于一体,为的就是通过项目建设改善松花江沿岸整体生态环境,提升沿江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为群众打造生态宜居城市。
“那沿江两岸的堤上是彩色沥青铺的自行车道,堤间有观景木栈道,堤下的人行甬道都在草坪花丛中。”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孙世浩说,他和同学经常去江边读书、散步。
孙世浩所说的正是吉林市借助松花江百里生态长廊工程建成的三级慢行系统。在曲径通幽的三级慢行系统布局中,还合理地增设了景观平台、座椅、凉亭、健身游乐等设施。
同时,吉林市还对老工业基地形成的旧城区及棚户区实施全面改造和整治,到2021年共改造老旧小区103个,5.9万户居民受益。
距离通江街道不足1公里的长白岛湿地公园,是吉林市沙鸥翔集的水生态“名片”。6月中旬,护鸟志愿者任建国正在江边望着雌鸭带着幼崽活动。此时,正是夏季候鸟的繁殖期,50多只野鸭已在江面的“漂浮鸟巢”中繁殖了二三百只幼崽。
长白岛原是吉林市一个杂乱无章的无名岛。2019年,吉林市通过河道整治、景观打造、绿化亮化,将这里打造成湿地公园,逐步孕育丰富的湿地生态系统,为候鸟提供了栖身之地,也为市民休闲、观鸟搭建平台。
有着26年护鸟经验的任建国说:“长白岛湿地修复得很像样子,眼看着来这儿越冬的候鸟从最开始的几只增加到现在的8000多只。”
“这样的环境谁能不喜欢啊?”只要一闲下来,江畔社区居民董立波就往松花江边跑。
由江得名、依江而展、因江而美,更因江而兴!今年端午节3天小长假里,吉林市迎来国内游客72.1万人次。登山望远、沿江漂流、湿地观鸟、夜观松江,松花江两岸游人倍增。6月16日,端午刚过,吉林市又召开“清爽吉林市 轻奢游一夏”2022年夏季文旅产品新闻发布会,推出避暑度假、亲水游乐、文化传承等8大类旅游线路产品迎接八方游客。
夏可避暑,冬赏雾凇。近年来,吉林市沿松花江开展文旅活动年均40余项,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更带动了群众创业就业,拉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松花江,江水清,夜来雨过春涛生,浪花叠锦绣縠明……”《松花江放船歌》吟唱的画面在吉林市栩栩如生。
(本报记者 任爽 本报通讯员 芦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