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看台】
李杭育《醒酒屋》(长篇小说)
载《江南》2022年第3期
“这部小说很接近非虚构叙事了,基本上根据我2013年至2021年的日记写成。”作者谈道。“寻根派”文学代表人物李杭育将自己化身为小说主人公李三,采用多线交叉叙述,以诙谐轻松的文字风格,娓娓道出他在杭州生活与工作的点点滴滴。李三真诚地面对众人与自我,排解生活烦恼,其间充满乐趣与哲思。这些人与物都构成了李三眼中芸芸众生追求美好生活的动力和路径,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平凡而真实的世界,也能从中窥见作者自己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思考。
老藤《鸡架之城》(中篇小说)
载《北京文学》2022年第6期
鸡架,一道著名的沈阳小吃,又被称作鸡车子,勾连着上个世纪铁西区下岗职工的集体记忆。作家以此为眼,东北人民身上的热血、诗性与浪漫主义情怀跃然纸上。小说讲述了当年某国企工会主席、诗人稗子的父亲,在几千人的厂子转产、减员、下岗分流后,仍为工人的生路出谋划策:鸡架生意从沿街小吃做成连锁店……在稗子及朋友眼中,鸡架就是这座城市的朦胧诗、爱情诗以及生命史诗。
李延国 王秀丽《张桂梅》(报告文学)
载《中国作家·纪实版》2022年第3、4期
作家多次深入丽江华坪一线,对张桂梅老师以及她的学生、同事进行了广泛深入细致的采访,获得了关于张桂梅老师的大量第一手材料。作品深入主人公的精神世界,感知主人公的崇高情怀,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一个可亲可爱、可敬可佩、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民教师形象。
路内《关于告别的一切》(长篇小说)
载《收获》长篇小说2022年春卷
这是一部成长类叙事小说,又如同一部“小城编年史”:李白,吴里人,1975年12月生,笔名李一白。怀旧浪漫的过气作家、不婚主义者,青少年怀旧浪漫男(直至中年)。十岁时其母与人私奔,不知所终。谈过十几场恋爱,写过两三本书,长篇小说《太子巷往事》曾入围某文学奖。父亲李忠诚,农机厂副厂长,救火英模,未来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本书记载了这对父子自1985年至2019年之间的人生悲欢……在这些作者所营造的一系列古怪而又合乎情理的故事中,读者从中抽丝剥茧,最终描摹出文中各个人物的形象,理清故事的脉络。
房伟《石头城》(长篇小说)
载《十月·长篇小说》2022年第3期
小说以金陵一个家庭在20世纪30至40年代的浮沉变迁为引子,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与抗战家国叙事两条线索,展开了一段史诗般的故事。1936年,蒋教授的孙子蒋巽丰小学毕业后,参加童军,与同学高约翰、张人杰等一起,组织“磨剑社”,“磨剑社”少年们与众多底层民众,经历九死一生,开始了坚韧的抗争与痛苦的涅槃重生。除了残酷的战争,作品中更揭示中日之间复杂的情感与文化纠葛,思考了战争与全人类的关系。
“浙江新荷计划作家小辑”(专辑)
载《青年文学》2022年第6期
2013年,浙江省作协开始实施青年作家培养计划——“新荷计划”,这一期,《青年文学》以小辑的形式推介了六位“新荷作家”的作品。其中,赵雨《雨落无边》的主要叙事者是“我”的二伯,作为“父亲”对照物的他,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具有某种“导吾前路”的作用,且不像父亲一样具有强烈的规训感,文字中充满温情。阿剑的《衢州志异,或浙西美食考》关乎时间、文化精神,也关乎个人的存在方式。他们的作品,除了生机勃勃的力量感外,更多的是年轻作家对这个世界独特的思考方式。
柏祥伟《亲爱的小孩》(中篇小说)
载《人民文学》2022年第6期
《亲爱的小孩》用小说笔法承载了有原型、有实境的真实故事。“微公益协会”是这些故事的群体主人公,经党的基层组织指导、牵线,他们以实际行动关爱帮助因各种原因处于困境中的孩子们,管治病、管吃穿住、管上学、管生存脱困和心理纾困,让孩子们有生活保障、有亲情依靠、有正向价值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