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6月22日 星期三

    50后“文保土专家”——

    让长城文物“开口说话”

    讲述人:河北秦皇岛市海港区驻操营镇板厂峪村村民 许国华

    作者: 《光明日报》( 2022年06月22日 07版)

        许国华(左一)和志愿者一起整理、搬运长城砖。光明图片

      【一线讲述】

      400多年前,一支由义乌人组成的军队不远千里北上戍守长城。他们驻扎在长城周围,经年累月,繁衍生息,逐渐形成了一些后人聚居的村落,我们村就是其中之一。土生土长的我,是听着长城的故事长大的,更亲眼见证了从父辈开始代代“接力”的长城守护。

      2000年,我关停了原先的煤矿生意,包下了板厂峪这片山场,专心养护林木,保护古长城。在巡查长城的过程中,我意外发现了沉睡400多年的长城砖窑群遗址、比较完整的斑鬣狗化石以及石雷、石炮等长城防御兵器。217座长城砖窑中,有的砖窑内可以清楚地看到内部构造和几百年前烧制、码放于此的长城砖。

      为了把这些遗存保护起来、发挥作用,2002年,我创建了板厂峪长城文化展馆,展出的都是在长城上发现的“老物件”:形制的火铳、官兵用的毛笔盒、长城文字砖、建造长城用的工具、明清时期民间用品等共计2000余件。每次发现新文物,我都会翻阅书籍、请教专家,把它们的“前世今生”研究个透,在展览时讲给大家听。看到参观者听得饶有兴趣,并亲切地叫我“土专家”,我觉得心里特别充实。

      这些年,我还和一些青年志愿者一起保护长城、宣传长城文化,举办了多次青少年夏令营、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我们用年轻人喜欢的短视频形式讲解古长城,还制作了《老许讲长城文物》系列节目,如今已经推出了286期。我们还通过抖音、快手等平台,推广宣传长城文化,让沉睡的文物“开口说话”,把它们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项目团队:

      本报记者 张胜、耿建扩、陈元秋、张文攀、王建宏、宋喜群、王冰雅、王斯敏

      本报通讯员 邵金霞、刘思彤、徐梦玲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