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6月20日 星期一

    “绣”出更精彩的美好生活

    讲述人:贵州省毕节市化屋村扶贫车间设计师彭艺

    作者:本报记者 吕慎 陈冠合 《光明日报》( 2022年06月20日 03版)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逐梦故事】

      2021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我们毕节市化屋村的那天,注定会被记入苗绣发展史。因为有了总书记的点赞,苗绣这个“幽居在深谷”的技艺从此声名大振,进入了全新的发展境界,我们所有做苗绣和“非遗”的群众都发自内心地感谢总书记对民族文化的关怀。

      那天的情景我一刻都不曾忘记,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我们的扶贫车间,指出特色苗绣既传统又时尚,既是文化又是产业,不仅能够弘扬传统文化,而且能够推动乡村振兴,要把包括苗绣在内的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好、发展好。

      总书记的嘱托让我对手中的事业更加充满了信心和干劲。传承好我们苗族的优秀“非遗”文化,不仅能致富,还可以引领潮流,赢得更多年轻人的喜爱。目前我们的扶贫车间把苗绣、蜡染等手工艺品以直播的形式在不同的社交平台推广,有了很好的销路,车间的绣娘们月收入平均有三四千元,去年车间的纯收入有三四百万元,已成为我们化屋村的一项支柱产业。

      我们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弘扬民族文化,做强文化产业。一年多来,我们线上线下参加了全省和全国各地的许多比赛和展览,眼界更宽了,灵感也更多了。我们还在黔西市区办起了苗绣工作室,解决了近百名绣娘的就业,让她们既能赚钱又能照顾家庭。

      现在化屋苗绣的名气越来越大,我们的思路也越来越开阔,我们尝试将苗绣和陶艺融合起来,一柔一刚,彰显出中华传统审美。这不,我们刚刚拿了毕节市创新大赛的一等奖,正在冲刺全省的奖项。

      不仅得了奖,我们的作品还赢得了客户的青睐。浙江和广东的几家茶企都在跟我们谈合作,我们帮他们设计的茶艺师服装融合了贵州的蜡染和苗绣,在真丝面料上尽显飘逸和雅致。他们签合同时都不设期限,说只要你们做,我们就永久合作。随着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追求生活中艺术元素将会成为时尚,这也正是我们苗绣无穷的市场。我们一定会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带领村寨里脱贫的绣娘们投身乡村振兴,“绣”出更精彩的美好生活。

      (本报记者吕慎、陈冠合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