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6月16日 星期四

    美式人权观危害全球治理

    作者:付随鑫 《光明日报》( 2022年06月16日 15版)

      【鸣镝】

      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也是一定社会历史的产物,不能脱离不同国家的文化传统与发展条件来空谈人权。美式人权观诞生于美国特殊的文化传统与发展历程之中。它既具有特殊的内涵,又存在先天的缺陷。其偏重狭隘的个人权利和政治权利,轻视集体权利和经济社会文化权利,还包含美国优先、西方中心论、白人至上主义的强烈偏见。

      随着实力增强并成为超级大国,美国将其原本历史的、具体的人权观绝对化、抽象化,制造出一种所谓的“普世人权观”,并且利用强制手段向他国输出。这些行为充分体现了美式人权的虚伪、霸道、双重标准和不负责任。

      人类社会正面临安全、发展、人权、移民、环境、传染病等各方面的严峻的全球性问题,需要有效的全球治理才能维持和平稳定的国际秩序。然而,美国对各国实施人权制裁、强加美式人权的行径,严重危害全球治理进程,导致全球治理经常陷入失灵。

    危及全球治理机制

      在当今世界,只有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主权原则是当代国际体系最根本的一项国际制度,也是国际体系有效运转的基石。《联合国宪章》明确规定,各国之间的关系应基于尊重主权平等原则,各国内政不应被他国随意干涉。主权国家是全球治理的最重要行为体,美式人权主张“人道主义干预”,将人权凌驾于主权之上,严重违反《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原则,妨碍主权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主体作用,破坏各国对全球治理机制的信任。

      1977年,卡特政府开始把在全球促进人权作为美国外交政策目标,人权成为对抗苏联的冷战工具。冷战结束后,美国提出“保护的责任”的概念,在世界各地以保护人权和扩展民主为借口,进行军事干涉和发动侵略战争。美国对联合国采取工具主义态度,一旦无法获得联合国的授权,就采取单边主义做法,组建所谓的“志愿者联盟”,用武力向他国输出美式人权与民主。这种绕开联合国机制、将人权凌驾于主权之上、用武力输出美式人权的行径,充分体现了美式人权的霸道,也削弱了各国对全球治理机制的共识、损害了全球治理的合法性。众多发展中国家普遍不认同美式人权观,也反对美国以保护人权为借口破坏主权平等原则的做法。

    破坏全球人权治理

      保护人权是全球治理的重要内容与目标。1993年联合国召开的世界人权大会通过了《维也纳宣言和行动纲领》,其中明确写道:“一切人权都是不可分割的、相互依存的,国际社会须以公平、平等的态度全面地对待人权。”然而,美国参与全球人权治理从来都是以狭隘的国家利益为优先,频繁用武力输出美式人权,还大搞双重标准,只批评别国人权,不改善自身人权问题。这些霸权主义行为恶化了许多国家的人权状况,破坏了各国推进全球人权治理的努力。

      在二战后制定《世界人权宣言》的过程中,美国就抵制将人权条款细致化和义务具体化的倡议,并声称其内外政策不受人权义务的约束。对20世纪60年代联合国推动反殖民主义的各种措施,美国往往投出反对票。美国曾不顾世界各国反对,长期支持南非的种族隔离制度。在冷战后期,美国竭力推行人权外交,一方面攻击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侵犯人权,另一方面公开袒护智利、阿根廷、菲律宾、安哥拉、危地马拉等盟国的军事政权。

      冷战结束后,克林顿政府大肆鼓吹“人权高于主权”,极力为军事干涉披上合法的外衣,先后出兵波斯尼亚、索马里、海地、科索沃等地区,酿成严重的人道灾难。“9·11”事件爆发后,美国入侵阿富汗和伊拉克,并推出所谓的“大中东民主计划”,将美式人权与民主强加给中东国家,造成该地区的持续动荡。纵观二战后美国用强制手段输出人权的历史,可以发现几乎全是失败的案例。无论是在中东、拉美还是在非洲、东欧、中亚地区,美国强行输出人权往往导致冲突与贫困,使得许多国家的人权状况至今未能得到明显改善。

      美国坚持狭隘的人权观,阻碍了不同人权观念之间的正常对话,将联合国人权机构变为政治对抗的战场。2018年美国单方面退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招致其盟国、联合国和人权组织的广泛批评。美国虽然加入了联合国《公民权利及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但对其实施提出了大量限制。美国至今未加入联合国《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甚至是全球唯一没有批准《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国家。这些做法不仅影响了全球人权事业的发展,也使美国自身的人权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善。

      美国坚称自己拥有“最高的人权标准”和“最佳的人权实践”,对其他国家的人权状况说三道四、指手画脚。实际上,美国才是全球人权的最大洼地,侵犯人权的丑闻层出不穷。美国少数族裔的人权长期遭受系统性侵犯。少数族裔时刻面临着枪击、凶杀、仇恨犯罪、警察滥权、白人至上主义暴力活动的严重威胁,少数族裔的发展权和政治权利也遭到白人的蓄意压制。美国每年都对移民实施大规模逮捕、拘留、驱逐、遣返,致使移民的人权得不到保障,人道主义灾难频繁发生。特朗普政府的“骨肉分离”政策、拜登政府驱逐海地移民的暴行,都受到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的强烈谴责。美国侵犯本国人民人权的行径,不仅严重拖累了全球人权治理,也凸显了美式人权的虚伪与双标。

    加剧全球安全治理困境

      美国强行输出人权加剧全球冲突,破坏全球安全治理。从1945年到2001年,全球153个地区发生248次武装冲突,其中美国以“人权”“反恐”等理由发起的有201次,约占全部的81%。美国的操作模式往往是以人权为借口拱火,在各地制造冲突和分裂,从中牟利,事后却甩手不管,拒不承认责任,将灾难留给当地人民。被美国干涉的地区往往战火纷纷、生灵涂炭,长期得不到和平与发展。

      美国到处制造颜色革命,破坏世界的和平稳定。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是美国政府传播美式人权、输出美式民主的马前卒与白手套。美国政府利用该组织颠覆他国合法政府,培植亲美势力。自1991年起,民主基金会每年颁发“捍卫人权和民主”的民主奖,鼓励俄罗斯、乌克兰、伊朗、古巴、缅甸、委内瑞拉等各国的异见人士传播美式人权观。苏联解体以及格鲁吉亚的“玫瑰革命”、乌克兰的“橙色革命”、“阿拉伯之春”等颜色革命的背后都有民主基金会的黑手。美国政府多次以民主基金会的名义拨款,在俄罗斯境内培植亲美的人权非政府组织,以推动人权的名义插手俄罗斯内政,煽动俄罗斯反对派举行游行示威。民主基金会曾出资1400万美元,煽动2014年乌克兰的大示威,推翻了当时的亚努科维奇政府。这一行径直接造成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关系紧张,为当前的俄乌冲突埋下祸根。民主基金会还大肆炒作新疆“人权危机”,在国际社会开展涉疆负面宣传,危害新疆地区的稳定与繁荣。

      在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的过程中,美国往往以人权为借口,滥用暴力和侵犯他国主权。这不仅达不到消除恐怖主义的目的,反而激发了更多的反美情绪,陷入“越反越恐”的怪圈。美国在反恐过程中侵犯人权的现象数不胜数。“9·11”事件以来,美国在至少5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黑监狱”网络,囚禁包括穆斯林、女性和未成年人在内的数十万人。美国的黑监狱里普遍存在虐待囚犯、实施酷刑的暴行。美国在反恐中广泛使用无人机进行空袭,造成大量无辜平民伤亡。美国使用无人机打击恐怖分子的执行机构是中情局而非军队,而且经常对救助恐怖分子的人群进行第二次打击。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曾指出,美国的做法违反国际法,构成战争罪。

    阻碍全球发展治理

      美国频繁利用其霸权地位对他国实施人权制裁。这严重损害他国的发展权,妨碍全球发展治理。在1994年到2020年间,美国一共对34个主权国家实施过42次制裁,其中与保护人权或促进民主有关的制裁多达29次。按照《联合国宪章》的规定,国际制裁应当由安理会授权,但美国往往以国内法为依据,以保护人权为由,对他国实施单边制裁。美国的人权制裁不仅武断地以美式人权观作为评断他国行为的标准,而且在美国霸权的加持下制造出大量人道主义灾难。

      自1977年到2020年,美国总统共59次援引其《国家紧急经济权力法》对外国进行制裁。特朗普政府就先后针对苏丹、朝鲜、伊朗、俄罗斯、土耳其、委内瑞拉、尼加拉瓜等国实施经济制裁,所使用的理由几乎都涉及美式人权。这些人权制裁无一例外地影响了被制裁国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凭借其金融和技术霸权,美国的单边人权制裁往往实施“长臂管辖”,导致即便得到许可的人道主义援助也很难送至被制裁国。例如,虽然美国国际开发署的所有9家合作方均获准向委内瑞拉提供人道主义援助,但委内瑞拉仍然无法找到为其开展交易的银行。

      美国还迫使国际组织按其要求实施人权制裁。美国政府多次指示其在世界银行、美洲开发银行、亚洲开发银行、非洲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中的代表,以侵犯人权为由对他国的贷款申请投反对票。美国频繁利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中的一般例外条款实施有关人权的贸易制裁。这种做法完全是美国根据自身利益选择性地建立非关税贸易壁垒。美国的人权制裁背离了世贸组织的非歧视贸易原则和自由贸易理念,破坏了世贸组织成员国对多边贸易体制的信赖,阻碍了全球经济治理的进展。

      (作者:付随鑫,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美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